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英国剑桥 Cambridge Audio Edge NQ+Edge W-值得致敬的产品

2019/4/1 11:44:20

|
13628

英国Cambridge Audio从1968年创立迄今,一直以「英国之声」自傲,同时也以大家都能买得起的订价政策行销。现在,他们打破50年来不变的作法,推出向创办人之一致敬的产品。设计的指令是不计成本,只求最好。不过,它们的售价依然维持在大家能够负担的范围内,值得向他们致敬。

老实说,Cambridge Audio在我的心目中,并不是一家上得了檯面的Hi End音响厂家,因为这么多年来,我所接触到他家的产品都是很平价的。所以,即使他们已经成立50年,但我必须坦白,以前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怀的眼光。Edge改变过去50年不过,从去年开始,这种情况慢慢改变了,因为我听说他们即将推出几款不计成本研发出来的产品,这就让人有想像空间了。今年三月高雄音响展时,我终于第一次看到他家这三样产品中的二样,那就是Edge NQ前级(包含网路串流播放、网路电台与USB DAC等),Edge W每声道100瓦立体后级。另外还有一部每声道100瓦的综合扩大机Edge A并没有来得及现身,我是在四月上海音响展与五月慕尼黑音响展时才看到。

在高雄音响展时,此间代理商皇佳音响以Edge NQ当前级,搭配四部EdgeW后级驱动B&W鹦鹉螺,还请来马师傅调声。老实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Cambridge Audio的器材能够发出这么动人的声音,搭配这么贵的鹦鹉螺一点都不失礼。高雄音响展时,CambridgeAudio的总裁James Johnson-Flint也在现场,他也十分关注Edge W推鹦鹉螺的结果,我在现场跟他竖起大拇指。

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三部器材的售价到底是多少,只是直觉地认为,既然是不考虑成本研发出来的产品,而且动用九位研发人员花了三年时间,外型又那么漂亮,想也知道这三样器材的价格不会便宜。但是,当我知道它们的最终售价时,却有点被吓到。为什么?难道是太贵吗?不!刚好相反,太便宜了!不计成本却那么便宜这么便宜的售价到底是怎么订出来的?我内心充满了好奇。难道这三部器材的内部用料很便宜吗?不!我在慕尼黑音响展中有看到解剖的内部,绝对是高级的作法,成本不可能低。既然成本不低,难道是因为声音表现不够好,所以不敢把价格订高吗?虽然我还没有真正在家里听过这三部器材,但我在高雄音响展时所听到的声音表现很好啊!成本不低,声音表现又那么好,但是却反其道而行,把价格订得那么便宜,到底这是什么行销策略?其实内中玄机一想就通,厂方唯一的寄望就是能够把数量卖出来,所以把价格压得那么低,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这三样真正的好东西。想到这里,我开始对Cambridge Audio产生敬意了。

纪念创办人

为何这次三件器材要以Edge命名?这是为了要纪念1968年创立CambridgeAudio的创办人之一Gordon Edge教授。当年Cambridge Audio只是Edge所创立的Cambridge Consultants的分支,一直到正式成立Cambridge AudioLaboratories Ltd之后才成为独立公司,第一个推出的产品就是P40综合扩大机。那部扩大机使用了环形变压器,咸信是当初最早使用环形变压器的音响产品。Cambridge Audio后来经由许多工程师、管理人员的加入而日益壮大,Gordon Edge与公司营运的关系并不深。Gordon Edge在2013年过世,享年76岁,事实上他生前创立过许多公司(包括Scientific Generics,现在称为Sagenti),也在大公司任职(包括Cambridge Consultants 与PA Consulting,后者人员超过400人)。Gordon Edge对英国剑桥地区的科技业影响很大,可说是灯塔级人物,为了纪念他,所以Cambridge Audio才会把这次的产品订名为Edge系列。现在,Edge NQ前级与Edge W后级就在我家唱歌。

串流前级

Cambridge Audio的历史简单表过之后,让我们从头说起吧!Edge NQ的外观老实说很漂亮,那种铁灰色(LunarGrey)看起来就与众不同。机箱四周是以前后二组U型侧板连接,连接处有字,那是Cambridge Audio在伦敦研发中心的位置座标,这么别致的做法我还是第一次看到。Edge NQ的顶盖设计也与众不同,中央一片顶板,四周则是黑色斜面凹槽,这样的设计显现很棒3D立体感,显然与他家以前平价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再来看面板,左边有一个电源开关,一个6.3mm耳机插孔,内建耳扩可驱动12至600欧姆的耳机。中央则是一个5吋彩色TFT显示幕,显示唱片封面、歌曲名称、位元及取样率等资讯,支援繁体中文。使用时,我发现如果把超过16bit/44.1kHz的高解析音乐档透过蓝牙传输时,显示幕会显示原本的规格(如24/96),但底下都会显示AAC,而不是aptX或aptX-HD,不知是何道理?另外也会显示AIFF等,显然各种音乐档案格式它都能够显示。最右边则是一个质感很好的大旋钮,这个大旋钮分为前后二段,前面那段管音量大小,后面那段管输入切换,输入切换以圆形排列显示,还搭配相关图形,很别致。您知道吗?这个旋钮是F1赛车工程师参与设计的同轴音量及讯源转换旋钮,以航空级金属材料制成。光是这个旋钮就用了二、三十个零件,真是太强了。而音量控制是MDAC Ladder DAC音量控制,这是他家专有名词,不清楚内中详情,不过看到Ladder DAC也可以放心了,因为这是高级做法。

01. Edge NQ前级的外观与以前完全不同,看起来就是高级货的感觉。而那铁灰色的选择也让人觉得更沉稳。面板那个5吋采用液晶萤幕可以显示所有的资讯,包括聆听音乐档时的唱片封面,还有各种规格,当然也包括输入切换显示。

各项输入齐全

来到背板,可以看到Pre Out(XLR与RCA各一组)、Digital输入三组(D1、D2光纤、D3同轴)、TV一组(D4 HDMI,带有ARC AudioReturn Channel)、USB DAC输入一组(D5)、类比输入A1-A3共三组,其中A1、A2是RCA端子,A3是XLR端子。此外还有连控端子、USB输入端子(可与外接硬碟连接)、Wi-FiDongle端子、蓝芽天线端子、Ethernet端子等,可说应有尽有。想要打开Edge NQ的顶盖,必须有高人指点,或者自己冒险,因为从外观上看不到任何一个螺丝,也猜不透是怎么从底下往上锁的。后来看了我从慕尼黑音响展所拍的照片,才知道原来那个顶盖只是卡上去而已,由四个卡榫固定。换句话说,只要用力把顶盖掀开就可以。掀开顶盖之后,您会发现原来顶盖与顶部之间是有相当大空隙的,这一圈空隙搭配上机箱底部的洞洞板,让热空气能够从顶部排除,冷空气从底部吸上来,形成很有效率的冷热空气对流,降低机箱内的温度,这样的设计真巧妙啊!

02. Edge NQ的背板上满满的各种端子,包括数位端子、类比端子、Ethernet端子、蓝牙天线端、USB Wi-Fidongle等,听什么讯源都可以。

散热设计周到

打开顶盖,可以看到一个环形变压器在中央前方,这个环形变压器并没有与印刷电路板接触,距离电路板也远,而且电源供应线路板与讯号线路板也是分开的,这样的做法是要彻底降低电源供应对放大线路板的影响。机箱内底部是一大块电路板架高安置,于上还有几块迭上去,电路板上大部分都是SMD,如果使用传统穿孔元件,机箱可能要大好几倍才行。Edge NQ是串流播放前级,内部使用的是他家开发的StreamMagic模组最新版本,最高支援 32bit/384kHzPCM及11.2MHz DSD(DSD256)解码,USB DAC输入亦对应相同规格。到底什么是StreamMagic呢?这Cambridge Audio从2011年就开始推出的串流音乐播放技术,是自己设计的,把各项功能浓缩在一个模组中,目的就是要让各种串流音乐、USB DAC讯源都能获得最好的播放效果。多年来StreamingMagic的名字不变,但这些年来已经升级,这次用在Edge NQ身上的就是最新版本,可以对应AirPlay、Spotify Connect,蓝牙当然有,而且是aptX HD。还内建Chromecast(24/96,可以让手机、平板、电脑中的音乐从Edge NQ播出),大概您想要用的都有了。

03. Edge NQ的内部并没有挤得满满的,前面的环形变压器离线路板远远的,而且所有线路板都是架高的,分为几层,散热能力良好,而且避免相互的干扰。

07. 这是Edge NQ前级的输入模组。

App好用

想要使用Edge NQ前级之前,要先把所附的蓝牙天线装在背板上(aptXHD相容),另外还有一个像USB随身碟的东西,称为Wi-Fi Dongle,要将它插入二个USB插槽之一有标示Wi-Fi那个。最后要拿一条网路线,连接您路由器与Edge NQ。这三样事情做好之后,开机,此时Edge NQ的显示幕就会开始显示讯息。不过,您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用手机上App Store,下载Cambridge Edge App。下载之前要先确定您的手机Wi-Fi跟Edge NQ在同一网域内。App下载完成之后,点开,就会出现如面板显示幕般的圆圈输入选择,此外还有一些设定,包括节能模式、自动关机、设备名称、显示亮度、来源(讯源)、音量调节、音量限制、时区、Chromecast Built-in、注册产品等项。这些项目您可以依照出厂设定来用,也可以自己调整。在这个App上最后第二项是Chromecast(单独买也要一千多台币),利用这个App的操控,透过Edge NQ把音乐讯号传递到喇叭上。总之,CambridgeAudio设计的这个操控App使用很简单,只要按照指示操控就行,没什么困难的。

这是Edge NQ前级所使用的App。

除了手机、平板使用的App之外,Edge NQ还附有一支实体遥控器,这在现在已经很难得了。当然,基本的操控也都可以在Edge NQ的面板上操作。对了,如果您想看Edge NQ的基本设定,可以长按面板左边的电源按钮,显示幕就会出现相关讯息,包括MenuExit、Factory Reset、Eco Mode Standby与Network Connection。

扎实的后级

Edge W的外观与Edge NQ类似,不同的是面板是一个U型结构,背板也是一个U型结构,二个U形之间就是散热片,那散热片上方也刻意作成斜面,与整个机体的设计很搭。而顶板的做法则与前级相同,以卡榫固定,可以从上方掀开。面板上只有一个电源开关,其他全无。背板上则有XLR、RCA输入与输出端子各一组。为何后级要有输出端子呢?可以从这里把音乐讯号传递给下一个后级,做多部连接使用,例如推鹦鹉螺时需要四部Edge NQ,因为它是四路电子分音设计,此时这个输出端子就可以连接其他三部后级。此外当然有左右各一组的喇叭线接端与连动端子。对了,Edge W还有平衡、非平衡输入切换、节能切换,建议节能切换订在No位置上,否则超过20分钟没音乐讯号输入就会自动转为Standby。还有,无论是Edge NQ或Edge W,面板上的字都印着正反二组,用家从前面俯着身子往后看时,就可以看到倒着印那组,十分贴心。

04. Edge W后级的外观简单的U形构成,左右二边的散热片也是有弧度的,简单几笔设计,看起来就与众不同。

掀开Edge W的顶盖,可以看到前方中央有一个大大的环形变压器,不!应该说是二个上下迭在一起,这是Cambridge Audio的独特设计,让二个环形变压器反向迭在一起,可以降低变压器本身的磁漏。机箱内部挤得满满的,每声道使用4个10,000mfd滤波电容,五对功率晶体直接锁在散热片上。Edge W使用的并非AB类放大,而是他家研发的XA类放大。其实教科书上并没有所谓的XA类放大,这种放大是把AB类放大的工作偏压订得比一般AB类更高,又在A类之下,宣称可以降低AB类放大的交越失真。同样的,Edge W箱体的底板也是洞洞板,冷空气从底部来,经过箱内成为热空气,再从顶盖的缝隙逸出,降低机箱内的温度。

05. 背板上则有XLR、RCA输入与输出端子各一组,左右各一组的喇叭线接端与连动端子,平衡、非平衡输入切换、节能切换。

音乐讯号路径只有14个元件

Edge W有一个宣传重点,那就是讯号放大路径上只有14个元件,而一般扩大机的讯号路径上大概会有三、四十个元件。元件少代表声音受到元件污染的可能性低,所以能够发出更纯净的声音,这是好事。至于另外一个宣传重点直接交连(也就是各级之间没有使用交连电容),原厂中文网站译成「直流藕合拓扑」,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比较高级的扩大机都是这样做的。

06. Edge W后级内部挤得满满的,二个环形变压器上下反向叠放,可以消除磁漏问题。

Edge W是每声道输出100瓦的立体后级,如果喇叭阻抗降到4欧姆,可以输出200瓦,如果喇叭阻抗降到2欧姆,可以输出接近400瓦,可说是供电很足的扩大机。按理说只要一部就够了,不过代理商却送来二部,要让我做Bi-Amping使用。也就是说,一部Edge W用来驱动喇叭的高音,另一部用来驱动中低音。想要这样用,必须喇叭有Bi Wire设计才行。

08. 这是Edge W后级使用的功率模组。

09. 这是Edge W后级所使用的双叠型电源变压器。

而我的喇叭中(小喇叭不计),只有AER Momentum是Tri Wire设计,DynamKKs!Monitor 10.15只有一组喇叭线。所以,在测试Edge NQ、Edge W的过程中,这二对喇叭我都用了,搭配DynamiKKs!时只用一部Edge W,搭配AER时就用上二部,其中一部推高音,另一部同时推中音与低音。到底用二部Edge W来推AER有比只用一部更好吗?有!虽然AER的灵敏度高达96dB,按理说每声道100瓦的Edge W已经可以将它推到爆,不需要二部。不过,当我用二部Edge W来推AER时,的确可以听出解析力更好,声音的扎实感与稳定度更高,大动态时听起来更顺,紊乱的程度降低。我想,除了二部扩大机分别驱动喇叭单体,让整体控制力提升之外,Tri Wire分音器的设计优点在此也发挥好处,所以整体表现能力才会提升。看到此处,或许您会问,如果喇叭没有Bi Wire设计,买二部有用吗?您可以一部用来推左声道,一部用来推右声道,如此一来虽然规格上的输出功率不会增加,还是每声道100瓦。但是因为庞大的电源供应只供应一个声道,所以扩大机的驱动力与控制力也提升了。再说,一部Edge W才多少钱?买二部负担也不重啊!

用耳机就可评定

聆听Edge NQ、Edge W的场地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搭配的数位讯源是emmLabs TSDX SE转盘与DAC2 SE数位类比转换器。本来我也想以转盘传送数位讯号给Edge NQ来试试看,不过TSDX SE的数位输出端只有emmLabs自己的端子,还有AES/EBU数位端子,而Edge NQ的数位输入端刚好就没有AES/EBU输入端子,所以作罢。不过聆听时,我也听了Spotify串流,也听了USB DAC,也用手机以蓝牙传送音乐档给Edge NQ,大概也知道Edge NQ的数位解码能力了。

首先我要用以前没有经验过的方式来告诉您我的新发现:您知道要怎么来评判Edge NQ的声音表现吗?我告诉您,透过耳机来评断也是方法之一。什么?用耳机的表现来判断?我知道您可能不相信,以前我也没有想过可以这样,但这次Edge NQ的耳机插孔声音表现让我大吃一惊。为何我会大吃一惊?因为透过Edge NQ耳机插孔所传到耳机的声音,绝对不会输给很多的外接耳扩。如果要我以声音的绝对值表现来判断,我甚至可以说恐怕没几部外接耳扩的声音表现可以胜过它。我知道我这样说一定很多人不服气,也不相信。没关系,我了解,因为您没听过Edge NQ耳机插孔接HifimanHE1000的声音,我就是用这个耳机来测试的。我有几个耳机,但为何偏偏要用这个耳机来测试?一方面它非常难推,即使外接耳扩也可能推得气喘吁吁;另一方面它的声音表现非常好,所以一直是我的Reference之一。

耳扩的声音太棒了

当我用Hifiman HE1000来听时,Edge NQ的音量旋钮大概要转到1-2点钟方向,听流行音乐、管弦乐才会有震撼感,这代表Edge NQ的耳扩推力很强,能够把HE1000推得好,其他耳机大概也不会有问题。虽然Edge NQ内建的耳扩推力那么强,但我并不吃惊,我吃惊的是耳中听到的音乐竟然是那么美、那么真,我听马勒第四号交响曲,那细致融合的弦乐柔软又丝丝缕缕,还会波动;我听德弗札克小提琴协奏曲,那小提琴甜得会滴出蜜来;我听贝多芬的钢琴三重奏,那三样乐器的音质音色都美极了,而且和声异常的美;我听Diana Krall的「GladRag Doll Deluxe Edition」,老实说以前没听过这么真的声音,请注意我是说「真」,简直就是录音室监听的感觉;我听Helene Grimaud那张大提琴与钢琴的「Duo」,那大提琴的宽松与充满木头味实在太美了,钢琴的晶莹宽松也非常吸引人。还有吗?还有,只是我不想再举例了。

为何我要说用耳机的表现来判断前级的优劣?第一、如果耳扩能够做得这么好,没理由其他放大线路做得不好。第二、我听CD、听音乐档,包括DSD与24/96、24/192,这些讯源都要经过类比线路、DAC线路与USB DAC才会到达内建耳扩,这等于是Edge NQ的心脏地区,心脏这么好,就算是唱MP3规格的Spotify也好听啊!

老实说,我真的想说,光是耳扩的表现就值得买Edge NQ了,其他都算是奉送好了,十几万台币买一个耳扩还是有人会出手的。当然,我知道没有人会以这样的思维来买Edge NQ,我要强调的是,Edge NQ的耳扩表现都那么好了,其他难道不值得买吗?

纤巧细致

接下来,我要说的听感就是二对喇叭的综合听感,当然也是Edge NQ与Edge W联手发功的听感。先听小提琴与钢琴,Campoli演奏西班牙小品曲。那张小提琴线条适中,不是粗壮那种,而是纤巧细致,很甜,很有光泽,拉弓转折时细微的婉转之声迷人。从这张CD中,也可听出钢琴的音粒不会很大,重量感也不会特别突出,低音键规模感并不会特别大,而是匀称的那种。假若您喜欢的是底盘丰满的声音,这套前后级可能就不是您的菜。

从这张小提琴唱片中,可以窥知这套前后级的细微细节表现得很好,那种轻盈活生的特质在听各种音乐时都会添加音乐活生感,尤其是大提琴与小提琴。例如我听帕尔曼演奏的「TheKreisler Album」时,感受就特别深刻。这张CD的小提琴在有些音响系统上很容易失去细微的细节,活生感也不容易表现,更多的是小提琴声音不够委婉,变得太硬。而这套扩大机听起来委婉度让人喜欢,拉琴转折时很容易表现出琴音的美感。而细微的擦弦质感也让小提琴听起来更真实,不会变硬变粗。

再来听「Virtuoso A Treasury ofFavorite Violin Encores」,小提琴不会钝钝的,不会尖尖的,这再度说明Edge NQ、Edge W的细微细节表现能力特强,即使拉到高音域时,琴音还能保有细微的擦弦质感。

清爽又自然

而听「犹太大提琴」时,琴音不会过浓,是清爽又自然的声音,温暖木头味够,擦弦细微振动也够。大提琴的形体也不会特别大,声音不会笨笨的,而是很活,这还是代表这套前后级的细微细节表现得很好。尤其大提琴的声音听起来有种自然的宽松感,不会紧绷又不会太浑,可说纤浓适度。再听Tacet那套莫札特、海顿的四重奏(Tacet 972),赫然发现EdgeNQ、Edge W把这套四重奏唱得甜润光滑又带着细微的擦弦质感,而且很活生。要知道这套弦乐四重奏很难表现,一般器材不是尖尖涩涩,就是死死板板,要听到活生弹跳又甜又有光泽又有擦弦质感真的不容易,但是Cambridge Audio这套前后级却做到了。

不仅如此,Edge NQ、Edge W听这套弦乐四重奏时,和声特别美,四把乐器的旋律线条虽然不断交缠,但却很清晰。这种清晰如果遇上硬调空间,或调声偏向硬调的音响系统,可能会变成声音瘦瘦的硬硬的。但在我的音响系统上,入耳的声音却非常甜、非常有水分,非常婉转、非常轻盈。解析力超高该来一些大型管弦乐团演奏,我听布鲁诺华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此时Edge NQ、Edge W发挥很强的解析力,把贝多芬所谱写的管弦乐配器简直有如抽丝剥茧般的呈现,让我清晰听到每个声部的进行。谁说华尔特的录音老声?谁说贝多芬的音乐不可能录出发烧效果?Cambridge Audio这套前后级去掉不该有的迷雾面纱,清清楚楚地把麦克风所拾取的细节浮现出来。而且,Edge NQ、Edge W的清爽活生个性更把指挥所驱动的细微强弱变化完整呈现,如果说一般扩大机能够呈现8bit的强弱变化,那么Edge NQ、EdgeW至少也能呈现10bit以上啊!听过无比清新的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之后」,我继续听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963年版)。老实说我是吃惊的,为什么?因为印象中以前很少听到解析得那么清楚的管弦乐内声部,当卡拉扬驱使乐团以非常弱音来演奏时,竟然还可以听出内中的丝丝缕缕;而当管弦乐使劲全力爆棚演奏时,内声部同样也不会乱不会浑。此外,更让我惊喜的是那些细微的弦乐不仅细致紧密,还能听出细微的波动感,这么精巧细致的表现真的不容易,许多音响系统根本听不出卡拉扬的指挥功力是这么的强,而Edge NQ、Edge W这套不算贵的前后级竟然能够表现到这种地步,我怎么会不吃惊呢?

好像在录音室监听

听过二首交响曲,来听流行音乐吧。我听苏芮最新发行的「感动我」时,第一首同名歌让我确定这套前后级在空间感、层次感、定位感的卓越表现。首先我听到录音师所营造出来的苏芮尾音很清晰,空间感很好,这当然是录音室泡制出来的,做得很细腻,让人觉得很自然。再来,第一首的各种伴奏乐器都分离得很清楚,不会混在一起,包括苏芮自己唱的和声二条线条都很清晰。第三是无论是鼓点、其他乐器的位置也都很明确。能有这些表现,应该是相位失真很低、底噪很低,这是线路设计上的成就。苏芮这张「感动我」一路听下去,越听越心惊。为什么?因为Edge NQ、Edge W让我很清楚的听到不同录音师在录音、混音时所作的不同努力。这二张一套的CD是收集不同时代的录音所成,所以每位录音师、录音室「做出来的声音」是会不同的。以前听这套CD时并没有这么强烈的差异感受,是Edge NQ、Edge W把录音师、混音师的功力浮现出来,让差异听得那么清楚,这真是不简单啊!

不肥腻的爆棚

苏芮的录音当然不够爆棚,要玩就玩更大的,我拿出「巴霍巴利王」第一集电影原声带来听。从第一首开始,我就被这套前后级那惊人的解析力与层次感迷住了,那种感觉就好像把一切人工杂质、迷雾通通从音场中滤除,只剩下原本的乐器与人声。此外,音乐中的低频就好像去油的东坡肉,低频震撼依然,低频能量也是那么强,鼓声也是那么有劲,但却变得比较清爽,没有那么油腻,没有那么混浊。还有,这套前后级把乐器、人声、合唱的定位变得很清晰,很确定,庞大音场的气势感没有减损,每样乐器的形体都很浮凸。如此的层次感、定位感、解析力绝对要在数倍于它们价格的扩大机才听得到,难怪Cambridge Audio一直强调Edge W后级的音乐讯号只经过14个元件而已,音乐讯号路径越短,经过的元件越少,受到的污染也就越低,这是颠扑不破的硬道理。

再来听香港音响技术2018年高级视听展那张CD的「见龙卸甲」,这首曲子一开始就是神秘的西藏喇嘛低频吟唱效果,接着就是强劲的打击乐器。Edge NQ、Edge W的低频没有多馀的肥肉,而冲击性则很强,声音既强又干净清爽,反应快,完全不会拖泥带水,打击乐器的尾音听得清清楚楚,录音加上去的人工空间感特别大。假若您喜欢的是掺了很多油的低频,Edge NQ、Edge W并不是您的菜,如果您懂得欣赏原味等级的低频,我相信您就会喜欢上这套前、后级的低频表现。

又真又美

听过爆棚的,来些优雅又难以表现的,我听李泰祥那张「自彼次遇到你」。我不得不说,我又被惊到了。这张CD我很熟悉,也爱听,可是当我用Edge NQ、Edge W播放时,却有一种新鲜的感觉。我必须说,EdgeNQ、Edge W所呈现的人声、乐器形体与线条都没有我平常听那么大那么厚,但我的大脑却直觉的告诉我这样更像真的,而且听起来声音更纯。说真的,一开始时我的感性还是在抗拒这种听感,但是听过几首曲子之后,我却不知不觉地放弃抗拒,全然拥抱Edge NQ、Edge W所唱出那种又中性又纯美的声音,那是软硬适中、不尖不涩,清爽甜美的声音。更棒的是,整张唱片中飙高音的男高音、女高音嗓音听起来都那么美,不会尖锐,不会刺耳。以一部Edge NQ加上一部Edge W的价格,能够把这张唱片唱得那么入心,已经值了,不必再说其他。

请起立致敬

听过Cambridge Audio Edge NQ前级、Edge W后级之后,我诚心诚意的向这个50年老品牌致上最高敬意。在一般人心目中,Cambridge Audio只是个平价品牌而已,然而他们却在50周年时发下宏愿,要不计成本做出一套绝不妥协的扩大机产品。如果这套前、后级售价超过百万,我并不会向他们致敬,因为这样的扩大机并不少。然而,Cambridge Audio一方面真的不计成本去做出他们心目中最好的前级、后级,另一方面却又把价格卖得那么便宜,这才是让我真正吃惊、而且致上最高敬意的主因。音响产品不是应该这样,大家才买得起吗?我认为负责研发这套扩大机的九位工程师与Cambridge Audio主其事者都是英雄,工程师负责做出好声,而主其事者决定以这么便宜的价格上市,如果有更多音响厂家效法Cambridge Audio的做法,还怕Hi End音响业会越来越萧条吗?请起立,向Cambridge AudioEdge NQ前级、Edge W后级致敬。

参考软体

苏芮新推出的「感动我」,二张一套,您可以买CD版,也可以买黑胶版,二者都很好。内中的曲子是苏芮亲自选出的,每首都好听,而且录音效果也都有相当好的水淮。

焦点

1前级功能强,可说是目前最新世代的前级,您想要的都有了。

2前级耳扩不是聊备一格,而是真的高水淮耳扩。

3后级音乐讯号路径上只有14个元件,声音最纯,污染最低。

4整体声音清爽、透明、甜润、高解析。

建议

不要搭配低频量感不足的喇叭,不要在硬调空间使用。

Cambridge Audio Edge NQ
产品类型 串流前级
推出时间 2018年
可播放类型 串流、网路电台、USB DAC、
Chromecast、电视ARC
THD DAC小于0.0008%
类比线路小于0.0008%
讯噪比 >103dB
USB最高规格 32/384、DSD256
外观尺寸
(WHD) 120×460×405mm
重量 10.2公斤

Cambridge Audio Edge W
产品类型 晶体立体后级
推出时间 2018年
每声道输出功率 100瓦(8欧姆)、200瓦(4
欧姆)
频宽 3Hz-80kHz(-1dB)
THD 小于0.002%(1kHz额定功率)
讯噪比 高于113dB(满功率输出)
外观尺寸 150×460×405mm
重量 23.6公斤
英国剑桥 Edge NQ,英国剑桥NQ+Edge W,Cambridge Audio Edge NQ,Cambridge Audio Edge W,HIFI前级,HIFI后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