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奥地利 Brodmann F1落地音箱 - 处处颠覆认知

2019/4/17 10:00:58

|
3923

现代人居家空间不大,若要再家中聆赏音乐,会首先考量体积小巧、造型优美的喇叭。为了能让这类型喇叭超越箱体容积的天限,尽可能榨出充足的低频能量,通常会采用低频反射孔的设计,或是加装被动式低音辐射单体,增加威力。然而,奥地利的钢琴/喇叭厂牌Brodmann所推出的入门级落地喇叭F1却采用密闭式箱体设计,而且只靠一个高音单体还有5吋大的中低音单体,就可以发出丰沛能量。究竟,Brodmann原厂在F1上动了什么手脚,让这对喇叭得以以小搏大?

设计者Hans Deutsch以乐器为师

在介绍Brodmann F1之前,绝对不可以不介绍主导设计Brodmann喇叭的工程师——Hans Deutsch博士。Hans Deutsch博士出生于奥地利,或许在这音乐风气盛行的国度中成长,让他发现喇叭重现音乐与现场音乐的差异,因此他在青少年时期第一次接触市售的喇叭之后,他便决定以设计喇叭为自己的终身志业,创造能够重现原音的喇叭。为此,他进入德国亚琛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raunschweig)修习音乐演奏、物理、空间升学以及感知心理学等喇叭相关的课程。1968年,他利用在学校的研究成果,设计出他人生第一款喇叭—Orgel(德语为「管风琴」之意)。

1970年,一代指挥家卡拉扬听到了Hans Deutsch博士所设计的喇叭,对其大表赞扬。他在卡拉扬的鼓励之下,又设计出了「Amadeus」、 「Odessa」。在接下来的三年期间,Hans Deutsch博士所设计的喇叭不但逐渐受到市场关注,他更发展出独特的「HornResonator」,在单体外加装一个共振板,藉由此共振板与箱体之间的缝隙,为中低音单体产生的音波制造出不同于一般喇叭的发散效果。Hans Deutsch博士又以「HornResonator」技术为基础,提出「Acoustic Active Principle」的设计理念,认为喇叭与乐器一样,要能产生和谐的共振,若用各种方法去抑制这共振,只会造成失真,让声音缺乏生气。这样的技术与设计理念,之后不断出现在Hans Deutsch博士所设计喇叭之中,而且不断地进化改良,成为Hans Deutsch博士的技术核心。

从Bösendorfer到Brodmann

在1980年到2000年这段期间,Hans Deutsch博士开发的喇叭技术获得专利,而他也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厂牌名生产喇叭。到了2000年,Hans Deutsch博士将手上的技术授权给钢琴名厂「贝森朵夫」(Bösendorfer)推出Vienna Classics系列,成为他从事喇叭设计以来的顶尖之作。在这段期间,他更将原有的VC7喇叭稍加弯曲变形,安装于奥地利萨尔斯堡着名的大节庆厅(Grosses Festspielhaus )舞台前上方处,让其喇叭鲜活的声音洒落而下,使得观众都能听到优异的空间感。除此之外,Hans Deutsch博士还开发出电源线、超低音喇叭以及ARO空间校正系统等产品,让Bösendorfer的音响事业更具规模。

眼看Hans Deutsch博士设计的喇叭在Bösendorfer的加持下大有可为,可是好景不长,2007年,日本山叶收购Bösendorfer的钢琴事业,却没有将Bösendorfer的喇叭事业一并买下。正好,早在2004年,几位Bösendorfer的高层出走,自行成立Brodmann钢琴公司,而他们也有意成立喇叭部门,于是他们与Hans Deutsch博士接触,将其所带领的喇叭团队延揽至Brodmann团队,让Hans Deutsch博士许多独特的设计得以延续,除了原有的Vienna Classics系列,Hans Deutsch博士又推出了顶级的Joseph Brodmann系列,以及入门级的Festival系列。即使目前Hans Deutsch博士年过八十,依旧保有高度的创作能量,可以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各位如果觉得为何Brodmann与Bösendorfer的喇叭看起来如此相似,知道了整件故事的来龙去脉之后,就会恍然大悟了。

在这边,我补充另外一则小轶事:Bösendorfer钢琴创立人Ignaz Bösendorfer的制琴老师正式Joseph Brodmann,而1828年Ignaz Bösendorfer将其老师的钢琴作坊买下,成立Bösendorfer钢琴。170多年后,出走的Bösendorfer高层以Joseph Brodmann的名字做为品牌名称,其背后的用意,让人有无限想像。

密闭式箱体,不用任何吸音物质

这次评论的主角Brodmann F1,是Brodmann入门级的Festival系列中体积最小的落地喇叭。F1这对喇叭的设计处处违反人们对一般喇叭的认知:它并没有为了加深低频下潜,而采用反射式的音箱设计;它也没有为了加强能量,而采用大口径的低音单体;他更没有为了刻意消除箱音,而在箱体内采用吸音阻尼物质。这是因为Hans Deutsch博士师法乐器的制作原理制作喇叭。他发现,乐器上的发声源,像是琴弦、簧片等等,体积并没有特别庞大,单是靠乐器箱体或木管的共鸣,就可以发出弘大的音量,而且没有一样乐器内采用阻尼物质,但是却可以发出美妙的音色。对Hans Deutsch博士而言,利用低音反射孔扭曲单体的频率响应曲线,再用阻尼物质吸收过多的能量,其实是不必要的作法。Hans Deutsch博士以这样的理念打造每一支喇叭,F1也不例外。

F1上只搭载一枚口径130mm的中低音单体,而且一支喇叭安装于箱体右侧,另一支喇叭则安装于箱体左侧,外部以波浪状并带有狭长孔洞的钢琴响板覆盖。当喇叭送来U-Audio时,我尝试将Soundboard钢琴响板卸下,一窥中低音单体的真面目,但是Soundboard与箱体之间接合第十分紧密,我深怕一不小心就把箱体弄坏,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我在访问鸿运音响时,Amber有把F2喇叭上的钢琴响板卸下,亲眼看到上面的130mm中低音单体,小到会让对于低频量感有偏好的玩家大失所望。

只搭载一枚130mm中低音单体与一枚高音单体

然而,对于Hans Deutsch博士而言,中低音单体的口径、磁力功率还有振膜材质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看各零件彼此怎么搭配。首先,筐体结构要够坚强,因此他选择以不鏽钢打造TPV单体的筐体,这样才可以让单体承受振膜震动的反作用力。第二,磁隙空间要够细小,因为两个磁铁间的磁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若磁隙空间增加,磁力会大幅衰减。第三,动圈要够稳固,Deutsch博士设计的中低音单体,采用6层绕组的线圈,并以兼顾又有良好抑振功能的功夫龙材质制成线圈套筒,让线圈可以稳定地线性运动,减少失真。第四,振膜与悬边的用料要能达到低失真。在振膜方面,Deutsch博士将纸浆、碳纤与阿拉斯加麻的纤维混合抄制成纸浆薄膜,再将纸浆一层一层地黏在一起,形成振膜。Deutsch博士认为,这样的纸浆内软外硬,兼具内阻高、声音发散快的特性,而悬边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Styrofoam)制成,一方面它比橡胶更不易产生共振,另一方面它具有抗紫外线的特性,不像传统的泡棉容易脆化而碎裂。

至于前障版上的高音单体,其磁力系统也与中低音单体一样,磁隙尽可能狭小,让4层绕组的线圈得以在充足的磁力中运作,为单体创造灵敏的反应速度,而振膜采用经过压克力浸泡的丝质凸盆振膜,Deutsch博士认为这种振膜暂态灵敏,结构坚固,是制作高音单体振膜的良好材料,从一开始制作喇叭以来,Deutsch博士都是利用这种振膜制作高音单体。

为了让高音单体与中低音单体衔接顺畅,F1上两个单体之间的距离经过精密的计算,让两者之间的相位差距尽可能达到最小,而高音单体的频率下潜能力以及中低音单体的高音延伸能力也必须十分优异,才能让分音器的设计尽可能简单,避免过于複杂的分音电路容易产生非线性的失真,对喇叭整体的声音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F1的分音电路采取一阶设计,分频点设于1.45 kHz的位置,尽可能藉由高音单体以及中低音单体的物理特性,让频段自然衔接。

钢琴响板是喇叭上最耐人寻味的设计

Deutsch士所设计的喇叭,不论位阶,其中低音单体皆位于箱体的侧边。然而,这样的位置,不会让喇叭的指向性听起来怪怪的?Deutsch博士倒是在白皮书中解释,若是中低音单体跟高音单体一样安装在墙方,会让声音听起来过于直接、粗糙。他认为,较为理想的设计是将中低音单体安装于箱体侧边,藉由HornResonator与箱体之间形成的狭长空间,让低频段可以共鸣,再透过HornResonator的反射,让低频自然发散。

Hans Deutsch博士认为传统的喇叭型号角(左一)推动空气量不足,透过三维与四维的HornResonator(左二与左三)可以解决传统号角的问题,而HornResonator旁的Acoustic SoundBoards钢琴响板(右一)更可加深低频下潜。

Hans Deutsch博士设计下的喇叭架构。

不过妙的是,F1上并没有HornResonator的设计,那么要怎么让F1有自然的听感呢?关键自然就在中低音单体外面那一层「Acoustic SoundRods 」钢琴响板(Hans Deutsch在白皮书某些段落中又将其称作「Acoustic SoundBoards」)上。根据Deutsch博士在白皮书中的说法,这个钢琴响板的作用就像振膜一样,其与箱体的距离经过精密计算,因此当中低音单体在运作时,这个Acoustic SoundRods钢琴响板就会跟着共振,他认为这样的设计比起被动辐射单体更能呈现出清晰的极短脉衝音讯,而且Acoustic SoundRods钢琴响板产生的声音大小可以藉由调整其与箱体之间的夹力而改变。由于Acoustic SoundRods的面积比起130mm的中低音单体要大得多,因此它就好像可以增加中低音单体的振膜面积一样,加强低频能量,让低频自然发散,另外,Acoustic SoundRods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喇叭低、中、高各频段的指向性以及反射特性,中低音单体、高音单体之间的距离也要经过精密计算,这样子各频段声波传至听者耳朵时,才能相位一致。

老实说,我在看了Deutsch博士的这段文字之后,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在试听F1喇叭时还特别摸了一下喇叭上面的Acoustic SoundRods,发现他并不会跟着振动,不知Deutsch博士为什么会在白皮书中作此描述。相较之下,Brodmann CEO Bernd Gruhn在接受郭总编的采访时对于钢琴响板的解释较为合理。他说,钢琴响板的道理,是利用4公分的狭小缝隙,让低音推动的空气,从隙缝当中加速,并且均匀地扩散。不管钢琴响板的原理到底怎样解释才是正确,不可否认,F1能不能重现丰沛的能量还有清楚的定位,这个钢琴响板绝对扮演关键的角色。

不觉中低音单体在侧边

Brodmann F1喇叭的设计在许多地方与我们一般认知的落地喇叭大相迳庭,甚至可以用「违反常理」来形容,真让我不禁好奇这对设计奇特的喇叭听起来如何。试听时,我以iFi Pro iDSD当作纯DAC,以公司的参考综扩Linear Acoustic LAV 60 II推动Brodmann F1。

一对Brodmann F1喇叭只用一个纸箱包装。当纸箱送来我们办公室时,我们还想说代理商会不会少送了一支喇叭,打开纸箱才恍然大悟,原来Brodmann F1比想像中的还要娇小,一对可以同时装入一个纸箱之中。此时,视听室中正好有装在脚架上的TAD Compact Evolution One CE1书架喇叭,Brodmann F1的高度以及深度与之相比,都显得特别娇小。相比之下,更让人好奇Brodmann F1在低频以及魄力的表现。

Brodmann F1每支喇叭都要装上4个原厂设计的黄铜角锥与垫片,将角锥安装在喇叭上之后,我开始为喇叭进行摆位。由于Brodmann F1一支喇叭的中低音单体在箱体左侧,一支喇叭的中低音单体在箱体右侧,因此可以让中低音单体朝内摆或是朝外摆。由于Brodmann官网以及Hans Deutsch的网站并没有明确表示F1该怎么摆,我直觉想到试听室两旁杂物有点多,若是将中低音单体朝外摆,可能会导致反射音不对称,便将中低音单体朝内侧摆。

透过《XLO/Reference Test & Burn In》这张测试CD中的正、反相音轨进行摆位,我发现在播放正相音轨时,Brodmann F1令人意外地不会让人觉得有声音从喇叭的侧边跑出,相反地,无论是人声或是单声道音轨录制的爵士乐演奏,皆有清楚的结像,不偏不倚地从前方中央传出,而且虽然Brodmann F1体积不算大,但喇叭之间的音像十分清晰,可以尽可能将两个喇叭的距离拉远,获得开阔的音场。找到适当的定位之后,再将垫片置于每个角锥底下,更可以感受到声音轮廓的清晰度有所提升。

试听室顿时变成音乐厅

我播放苏联时期最知名的女钢琴家尼可拉耶娃(Tatiana Nikolayeva)在英国伦敦录制萧士塔高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最后一首,而这对喇叭果然是出自钢琴名厂之手,呈现钢琴的音色既有逼真的听感,又带有难以言喻的韵味。怎么说呢?举例而言,我发现这对喇叭能清楚呈现每个键触落下时,钢琴内部琴槌敲击琴弦的瞬间细节,而演奏家在某些地方运用钢琴踏板营造出更为细腻的强弱变化,我彷彿也能「看」见钢琴内部消音器在琴弦上的做用。可是Brodmann F1并不是「口无遮拦」地将这些细节资讯大刺刺地呈现而出,而是带着透明、高贵的残响润泽,又带着音乐厅中墙壁原木贴皮与舞台木材地板的特殊气味,也让人感受到音乐厅中冷冽、干爽的空气。换句话说,Brodmann F1全是的钢琴,并非录音室中近乎洁癖般的无聊听感,而是像在音乐厅般,充满艺术气息与大师风范的高贵感受。此外,小小的Brodmann F1,在呈现钢琴的高音部时,音粒各个珠圆玉润,也呈现出金声玉振般的色泽,更令人惊奇的是,Brodmann F1在诠释钢琴的低音部时,能够鲜明表现出低音长琴弦震动的形象,份量与美感兼具,而强音的地方也能展现出一槌定音的权威性。这样的声音表现,远远超乎音箱大小所能想像。

既然Brodmann是制造钢琴起家,而且音响开发团队与钢琴厂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Brodmann F1会不会演奏起来很到味,演奏其它乐器却大走味呢?我用《My Armenia》中哈察都量所作的〈Krunk〉钢琴、小提琴二重奏测试,结果发现,钢琴与小提琴不但左、右定位分明,而且小提琴凝聚、柔软的声线,透过Brodmann F1的重现,丝毫没有刺激、毛躁的感受,尤其在高把位的拉奏下,音色散发着如同绢丝般的光泽,就好像音乐舞台真的浮现于喇叭后方,而小提琴演奏家就站在舞台上,沐浴在灯光下,大展炫技的英姿。不只如此,小提琴拉奏中那细微的吟猱、颤动效果,Brodmann更能为妙维肖的重现而出,更能凸显乐曲幽怨、悲凄的情感。此外,我也发现,Brodmann F1虽然体型娇小,前障板宽度与箱体深度甚至比许多书架喇叭还要小,但是动态宽广,能量源源不绝。我将Linear Acoustic LAV 60 II的音量调至八点半至九点钟方向,虽然播放一开始的乐段略微小声,但是乐曲进行到最后,音量强大造就宏伟气势,犹如沙土堆积成巍峨大山,令人震慑。

定位明确,能量丰沛

不只乐器,Brodmann F1在呈现人声也十分到味,而且能够描绘出身历其境的空间感,让人有身处在现场演唱会的错觉。譬如宋冬野演唱专辑《安和桥北》中的〈安和桥〉,虽然是录音室中的录音,但是Brodmann F1能在近乎穿墙的后方距离描绘出一个清晰的舞台,将位居中央的歌手、左方的手鼓声、还有右方吉他声交代出清楚的定位,而且各个声音都带着微微的残响,让人真的有坐在像女巫店那样的表演场地聆听演奏的感觉。虽然宋冬野的歌声较为低沉,但是透过Brodmann F1,形体不失份量,形象清晰,没有那种小喇叭硬要挤出能量而产生的浓厚鼻音,而测试喇叭衝击力与低频深度的手鼓声,更能呈现出清脆、富含弹力的鼓皮质感,完全没有涣散的感觉。至于播放美空云雀与森繁久弥现场演唱录音《心に歌を》以及陈绮贞2008年在台北小巨蛋现场演唱的《太阳演唱会》,Brodmann F1更犹如施展的魔法一般,在小小的试听空间中营造出音乐厅、体育场般的大空间,观众的掌声从后强一路延伸到我座位的两旁,打击乐器超越两支喇叭的宽度,而歌声与器乐演奏更带有天空传下来的残响,却丝毫不影响音乐的清晰度,让人惊奇。

Brodmann F1如此优异的空间建构能力,播放大编制管絃乐团绝对游刃有馀。我播放葛济夫(Valery Gergiev)指挥基洛夫管絃乐团(Kirov Orchestra)演奏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Philips – 468 035-2)中的〈少女的献祭舞〉(Sacrificial Dance)。透过Brodmann F1聆听,我又感受到宽广的舞台在穿越后墙的地方成型,而且虽然喇叭高音单体的高度低于我坐着时耳朵的高度,但神奇的是,我感觉到声音是从前方仰角大约30度的高度传来,让我彷彿真的坐在音乐厅中排位置,观看舞台上的演奏家们奋力诠释。这段录音的空间残响相当鲜明,从Brodmann F1播放而出,我的皮肤又彷彿感觉到音乐厅内干燥凉爽的空气,还有音乐厅空气中滞留的原木贴皮气味,而且每个乐器声部更保有明显、真实的角度与定位,更让我吃惊的是,右方铜管乐器、左方小提琴的声音,更远远超越喇叭的宽度,Brodmann F1又再度使出「隐身术」,带来近乎亲临现场的听感,而乐曲中吃重的定音鼓打击声,更沿着试听室的地板散发而来,让我感受到动魄人心的能量。此外,此曲节奏紧凑,强弱相互交错,而Brodmann F1亦能发挥机灵的动态变化,将这段录音充满原始风情的节奏感表现地淋漓尽致。

时时展现隐身术,让人惊奇

Brodmann F1中低音单体安装于箱体侧边,却不会让人觉得定位不准;箱体娇小,但所营造的空间开阔感以及残响却让人宛如置身于音乐厅;高度虽然不高,但是自高处洒落而下的堂音却异常鲜明;单体不大,但能量依旧丰沛。听了这对喇叭的一个礼拜后,我前往代理商鸿运音响中心店访,顺便跟胡老板以及Amber分享了聆听Brodmann F1的感想,以及摆位时碰到的问题。没想到,当初Brodmann F1从奥地利运抵台湾时,是直接送到U-Audio,胡老板以及Amber还没有开箱亲眼目睹F1的真面目,而他们一直以为F1与他们店内的F2一样,是箱体左右侧各搭载一个中低音单体,后来是透过型录上的照片,才让他们相信1支F1上只搭载一枚中低音单体。经过这一番「鸡同鸭讲」之后,我们更一致地觉得,Brodmann是处处颠覆大家认知的喇叭,而纤瘦的F1更是如此。

Brodmann F1虽然是该厂牌旗下最入门的落地喇叭,但是音乐厅般的鲜活音色,加上与形体不成正比的能量,特色极为鲜明,甚至拥有几分神秘的色彩。Brodmann入门级的落地便已如此,更让人好奇其高阶的喇叭所营造的听感是否更为开阔,鲜活。小小的Brodmann F1是否真有那么神奇?若您觉得我的文字过于夸大,没关系,这次鸿运音响中心将在609号房展出Brodmann F1,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亲自印证,体会这对喇叭的奥妙。

器材规格
Brodmann F1
型式:落地式喇叭
频率响应:40 - 25,000 Hz ±3 dB
Acoustical Active 130 Hz - 4.5 dB/oct
分频点:1.45 kHz - 6 dB/oct
工作效率:2.1 Watt for 91 dB/m
Nominal Load: 55 Watt
承受功率: 110 Watt
标称阻抗: 8 Ohm
尺寸:(H x W x D): 929 x 170 x 228 mm
重量: 13 kg 
奥地利 Brodmann F1落地音箱,Brodmann F1,奥地利 Brodmann 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