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我所听过前级之一:ARC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2020/7/11 11:14:32

|
29806

这些年来,ARC的前级线路虽然不断进化,解析力不断提升,音质越趋细腻纯粹,不过我所听到的声音都具备真空管特有的自然温润声底,充沛饱满的能量感,3D立体的音像与音场,以及开阔宽松的重播气势。足见ARC已经找到了真空管线路的好声方程式,才能如此精准稳定的把持着ARC特有的重播风格。

每次写到Audio Research的前级,我总忍不住怀念起二十年前曾经拥有过的LS2 MKII前级。至今我还清楚记得,那天傍晚兴冲冲的从二手店把LS2 MKII搬回家,迫不及待的接好线材,然后打开电源。接下来这款前级所带给我的感动,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是一种饱含着「水份」的声音,瞬间充斥我的聆听空间,乐器的形体与音质是如此饱满,音场气势是如此开阔,音乐的暂态与节奏感又是如此活生,不论人声、钢琴或小提琴,LS2 MKII都能展现出非常自然水润的质感。从那时开始,只要有人要我推荐前级,Audio Research总是第一个在我脑海中浮现的品牌。

LS2 MKII在当时只是Audio Research(以下简称ARC)的中阶型号,当时它的上头还有另一款背板全是平衡输出入端子的Reference 2前级,对当时的我而言,那是神一般的存在,只能心嚮往之。谁能想像呢?20年之后,Reference系列最新一代的Reference 6SE前级此时此刻就在我的面前,等待着我的试听。这是在做梦吗?你一定无法想像,这个月能与Reference 6SE相处,我有多么幸福!

▲1972年推出的SP3前级是ARC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产品,或许也是Hi End音响史上最畅销的一款前级。

ARC历年推出过的前级型号多不胜数,其中最为音响迷津津乐道的,应该是他们在1972年创业初期所推出的SP3前级,在1977年停产的五年之间,SP3卖出了数千台的惊人成绩,堪称是ARC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产品。我查到了当年Stereophile杂志的评论,里面写到SP3的失真已经低于他们当年仪器所能测量的最低标准,已经非常接近于「具备增益的讯号线」这个前级设计的理想境界,可见ARC早在当年就已经打破了真空管的失真高于晶体的迷思。

▲ARC所有研发中的产品与每一部出厂销售的产品,都必须在充分熟化之后,经过当家「金耳朵」Warren Gehl亲耳试听,确认声音表现符合标准,才能正式出货。

不过,别忘了ARC创始人William Johnson的名言:「优异的测试数据并不代表器材可以发出好声(It measures well doesn't assure that it will sound good.)。」ARC之所以名满天下,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在理性的测试数据与感性的听感上掌握绝佳均衡点。如今William Johnson虽然已经仙逝(1926-2011),但是Audio Research的经典之声,依然由阵中老将「金耳朵」Warren Gehl严格把关。

据说Warren对于声音有惊人的记忆力,可以清楚分辨自家每一款器材的声音差异。ARC每一部器材在出场之前,都必须在充分熟化之后,经过Warren亲耳试听,确认声音表现符合标准,才能正式出货。这些年来,ARC的前级线路虽然不断进化,解析力不断提升,音质越趋细腻纯粹,不过我所听到的声音都具备真空管特有的自然温润声底,充沛饱满的能量感,3D立体的音像与音场,以及开阔宽松的重播气势。足见ARC已经找到了真空管线路的好声方程式,才能如此精准稳定的把持着ARC特有的重播风格。

简单的说,如果你想要拥抱自然温润的管味,却又不想要管机过度的音染与噪讯,那么在音响系统中加入一部ARC前级,毫无疑问是最佳解决方案。请不要以为任何一款真空管前级都可以满足上述要求。许多现代真空管前级致力于追求通透音质与明快的速度感,亟欲摆脱管机晕黄温吞的刻板印象,却也让迷人的管味变得淡薄。像ARC前级这般保有浓郁「管味」,同时兼具纯净音质与低失真特性的真空管前级,还真的非常罕见。

▲Reference 6SE的线路由1995年初代Reference前级一路进化而来,可以看做是电源分离前级Reference 10的一体化版本。

在ARC的官网上,目前共有三款前级在列,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Reference 10、Reference 6SE与LS28SE,后两者分别是从Reference 6与LS28进化而来,是ARC庆祝创立50周年所推出的Special Edition特别版本。这三款前级有什么差别呢?Reference 10推出于2013年,线路移植自2010年推出的40周年纪念限量前级,采电源分离两箱式设计,前级放大线路每声道使用4支6H30双三极管,电源供应线路采用真空管稳压。

Reference 6SE的线路由1995年初代Reference前级一路进化而来,每声道使用三支6H30。电源供应线路同样采用真空管稳压,可以看做是Reference 10的一体化版本。「金耳朵」Warren Gehl也不讳言Reference 6SE的声音表现已经非常接近Reference 10的水准。

LS28SE则是以1998年推出的LS25为起点发展至今,输入级采用JFET放大,搭配6H30做放大级,构成管晶混血线路。很显然的,如果你想找一款纯真空管放大的一体式ARC前级,Reference 6SE是现役唯一选择。

再从历代Reference系列的差异看ARC前级线路进化方向。第一代Reference 1推出于1995年,放大线路总共使用了8支6922/E88CC真空管。第二代Reference 2推出于1998年,同样配备8支6922/E88CC真空管,不过电源供应线路开始采用真空管进行稳压。两年之后进化为Reference 2 MKII,型号看起来像是小改款,但其实线路大不相同,输入级采用JFET放大,放大线路每声道改采2支6H30。采用6H30真空管是ARC管机近二十年来的最重要特徵,不过Reference 2 MKII并非ARC首度采用6H30管的前级,比它早半年推出的LS25 MKII,才是ARC第一款使用6H30的前级。

2004年,Reference 3前级推出,放大级虽然同样使用4支6H30,不过取消了JFET输入级,改回纯真空管放大。电源供应能量大幅提升50%,同样采用真空管稳压。值得注意的是,用做稳压真空管之一的6L6GC,在量产期间被换为6550,不过Reference 3的型号并未因此改变。

2009年,后继型号推出,不过跳过了中国人忌讳的4,直接推出Reference 5,放大线路同样使用4支6H30,不过线路规划大幅改变,电源稳压线路中使用了6550与6H30真空管各一支。

2010年,ARC为了庆祝创立40周年,推出了Anniversary Edition纪念前级,销售期间仅限一年。采用电源分离两件式架构,每声道配备4支6H30真空管。电源供应线路每声道使用6550与6H30各一支进行稳压。两年之后,Reference 5SE推出,真空管配置不变,不过导入了40周年纪念前级的关键元件,声音表现进步显着。

2015年Reference 6推出,外观大翻新,改采ARC在2014年推出G系列所奠定的新世代造型,线路设计也有重大改变。放大线路中的6H30总数增加到6支。电源变压器的容量更大、噪讯更低。滤波电容改采特规元件,接脚使用PCOCC单结晶无氧铜,用心可见一斑,音量控制线路也有改良。放大线路中增加了2支6H30,毫无疑问是Reference 6的最大改革,不过这项改良在规格数据上看不出差异,不论增益或是输出电平都与前代Reference 5SE相同。真正的差异反应在声音表现上,原厂宣称增加了2支6H30之后,动态范围更为宽广,微动态的表现更为细腻,失真更低,音乐背景也更为安静。

相隔4年之后,就在Audio Research欢庆创立50周年之际,他们发表了最新款的Reference 6SE。原厂表示这次升级的动机,来自于他们在研发Reference 160后级与Reference 750SEL单声道旗舰后级时所得到的成果,更换了Reference 6电源供应线路中的电容,机内配线也全数更换为自家研发的特别定製品,合计Reference 6SE总共更新了28处元件,改良幅度看似不大,但事实上每一个更换的元件,都是针对Reference 6SE的线路特性量身订製,并且经过长时间的试听,确认每一个更新的元件都能与线路整体和谐搭配才最终定案,绝非直接套用Reference 160与Reference 750SEL后级的电容与配线就算成事。

▲Reference系列前级一直是全平衡设计,以往讯号输出、输入一律只有XLR平衡端子,直到Reference 6SE才首度提供RCA端子。

值得一提的是,「金耳朵」Warren为了这次升级,特地在ARC官网上写了一篇专文,认为Reference 6SE是Reference系列推出25年以来,进步幅度最大的一次升级,进一步释放了真空管放大线路的潜能。元件的更新,主要目的在于微调了Reference 6SE在时间相位上的表现,让录音中的细微讯号得以彻底释放,音质更为清晰透明,彻底消除了任何含混不明的成分,也让音乐重播更为真实活生。音场空间感、定位感与音像形体聚焦能力,已经达到他所听过一体式前级的极致表现力,可以让任何喇叭轻易的隐形在音场舞台之中。电容的更换,则让Reference 6SE原本已经极度充沛的电源供应,可以更敏捷快速的展现全频段强弱起伏的任何变化,并且更轻松直接的展现音乐的密度、张力与能量感。不论暂态反应或动态表现,都能轻易超越任何晶体前级。

特别的是,这篇文章的文末有Warren Gehl署名,并非一般官方宣传文字。一向低调隐身幕后的Warren Gehl,这次竟然罕见的发表了语气如此坚定而充满自信的宣言,可见Reference 6SE的精进幅度绝对非同小可。

▲Reference 6SE的升级重点,在于更换了Reference 6电源供应线路中的电容,机内配线也全数更换为自家研发的特别定製品,合计总共更新了28处元件。

本刊曾经在331期评论过Reference 6前级,当时是由刘总编执笔。Reference 6SE的线路架构与前代基本相同,本次再度简介。先看电源供应线路,Reference 6SE配备环形变压器与R Core变压器各一个,前者供应显示窗、继电器等数位逻辑相关线路用电,R Core变压器则专供类比放大线路使用。请不要小看这项设计,逻辑电路的数位高频噪讯会串入类比线路中污染音乐讯号,使用独立变压器供电是解决问题的最讲究作法。

滤波电容的阵仗庞大,用来做一部扩大机都绰绰有馀。那四颗显眼的金黄色电容是输出端使用。电源使用固态桥式整流,配备九组独立稳压线路,除了采用FET稳压之外,也用6550WE与6H30真空管进行稳压。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在电源稳压的6550WE是ARC测试过的特选品,如果更换为KT88,重播表现将会劣化,如果需要替换,建议直接向ARC购买专用6550WE。ARC对于真空管的测试与配对非常讲究,虽然用得不是什么稀有的NOS老管,不过声音表现水准极高,而且品质与耐用性值得信赖。

放大线路部分,Reference 6SE是全平衡、纯A类、无负回授设计。虽然用上了6支6H30双三极管,但却是最单纯的DC直接交连,一级增益放大架构。真空管稳压主要供应的就是前级放大线路,可以消除高次谐波失真,展现出更为开放的重播特质。音量控制部分使用了内含微型R2R电阻阵列的音量控制晶片,可以进行103阶的细腻微调。

ARC对于元件的挑选非常讲究,甚至连Reference 6SE使用的电路板材料也是独家专利。这些年来我曾经访问过Audio Research品牌大使Dave Gordon以及其他几位原厂代表,这些人全都不约而同的向我强调电路板材质对于声音表现影响很大,可见ARC在元件细节上进行的深度研究。

▲Reference 6SE的机箱两侧改采厚铝板构成,机箱结构扎实度大幅提升。顶盖与底板都是透明压克力,ARC经过比较,发现声音比金属盖板更好。

Reference 6SE的全新造型绝对值得一提,这个造型是由ARC所属McIntosh Group的工业设计总监Livio Cucuzza操刀设计。一个年轻义大利设计师有办法掌握美国管机名厂的经典造型语彙吗?不用担心,Livio Cucuzza绝对是最佳人选,因为他的父亲是Audio Research的经销商,Livio根本从小就在ARC器材的环绕下长大,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他更熟悉ARC的经典造型元素。由他设计的ARC全新造型,其实并没有偏离原始样貌太多,而是巧妙的在细节上修饰的更精緻、更古典、更有精品气质。

机箱结构上,ARC的机箱以往一直称不上是重装甲等级。这次的新造型终于脱胎换骨,Reference 6SE的机箱两侧改采厚铝板构成,机箱结构扎实度大幅提升。特别的是,Reference 6SE的顶盖与底板竟然都是透明压克力材料,这个设计并非为了美观,而是经过ARC实际测试比较,声音表现比金属盖板更好的选择。

进入实际试听,我迫不及待想要再次回味当年LS2 MKII所带给我的感动。钛孚特地送来ARC GS150后级让我搭配,这部后级每声道动用4支KT150功率管,输出功率达到155瓦,没想到驱动灵敏度颇高(95dB)的Triangle Genese Quartet喇叭,音质竟然一点也不粗声粗气,展现出自然圆润又饱满大器的重播特质,而且全频段非常均衡宽松。讯源搭配了义大利Norma Audio Revo DS-1 CD唱盘与Mytek Brooklyn Bridge串流DAC两款器材。Norma Audio Revo DS-1的声底细腻柔美,与Reference 6SE搭配,柔美的气质更加突显,听女声与弦乐,那种自然柔美温润的气质,在我的聆听经验中可能没有其他组合可以超越。换上有录音室鑑听特质的Brooklyn Bridge,甜美的音质虽然变得较淡,但是自然流畅的特质依旧存在。以器材评论来说,后者的搭配或许更为适当,但是请原谅我实在太爱Norma与Reference 6SE搭配的美声韵味了,后面的试听就忍不着用这套组合一直聆听下去。

我一开始就用三张钢琴录音轮番上阵。先听RR那张「Dick Hyman Plays Fats Waller」,当钢琴流洩的第一时间,当年被LS2 MKII「电到」的感觉立刻就找回来了,钢琴音色不但通透,而且甜美水润,泛音毫不刻意的轻松延伸,快速音阶的演奏有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一颗颗琴音有如圆润的珍珠一般撒落。谁说ARC的声音徒有豪迈气势,音质不够细腻?请一定要听听Reference 6SE与GS150后级诠释的这份录音,你会发现原来ARC的声音也能如此灵动纯净。

再听Ciro Longobardi演奏的「Nuit」专辑,这份录音的钢琴触键能量特别直接强劲,音质特别通透纯净,收放速度也特别明快俐落。Reference 6SE在这三方面的表现上全部过关,高音触键直接强劲,但是毫不粗暴毛躁。琴音不但通透,而且多了甜美水份。琴音收放速度也没有任何拖泥带水迹象。令我印象深刻的依然是那彷彿在空间中不断缭绕延伸的泛音,以往我真的从来不曾在这张专辑听到这么绵长丰富的泛音啊!重点是Reference 6SE的泛音虽然丰富,却绝对不是藉由加重高频的量感来达成的,我所听到的高频没有任何刻意突起,中高频乃至全频段的均衡感都非常良好。即使开大音量,高频也毫不刺激紧绷,甚至比大多数器材都要温润自然。ARC到底在线路中施了什么魔法,才能提炼出如此甜美又有水份的高音?我真的找不出答案。总之,就是特别迷人,特别好听。

第三张钢琴录音,来点特别的,我听了Jean Rondeau的大键琴演奏专辑「Vertigo」。以往我对大键琴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清亮华丽,较为着重在中高频的表现。但是Reference 6SE与GS150却让我听到了截然不同的表现。首先,我听到了大键琴拨弦强韧饱满的弹性,这是我以往不曾注意过的。其次,不断流洩的琴音,有如温柔的海浪一般向我涌来,层层叠叠的琴音展现出非常丰富的层次感。这也是我从来不曾在大键琴录音中体验过的。最后,当乐曲演奏到激昂处,那种开阔的气势,更是与我以往所听过大键琴截然不同。老实说,我从来没听过起伏张力如此奔放的大键琴演奏。这样的表现,不禁让我怀疑会不会是搭配了GS150后级,音质才会变得特别饱满。

我试着将后级换成Lindemann Power 1000,想知道Reference 6SE搭配声底中性的后级,会有什么变化。结果饱满感的确下降了些,但是音质圆润、能量充沛的走向却没有改变。一般而言,前级并不负责驱动喇叭,在能量感上应该不会造成太大改变,但是Reference 6SE却能让整套系统的饱满感、能量感明显提升。这又是Reference 6SE另一个难以解释的特异功能。

接着测试弦乐,听我熟悉的曾宇谦「Reverie」专辑,以往我听过两种重播诠释,一种音质非常直接,虽然符合录音实况,但是难免有些不够耐听。另一种特别柔软,虽然悦耳,但是却又难以呈现曾宇谦那把1722年史特拉底瓦里名琴有如蛮牛一般的爆发力。Reference 6SE与GS150的表现属于第三种,一方面琴音直接强劲,虎虎生风,另一方面音质又特别绵密,揉音起伏细腻丰富。这种兼具直率与圆融的表现,毫无疑问是最令我着迷的一次诠释。

我还听了海飞兹演奏的西贝流士「小提琴奏协奏曲」,海飞兹的小提琴犀利精准,但是毫不生硬,展现出华丽气势,弦乐齐奏扎实不松散,整体演奏气势雄浑壮阔。用ARC的扩大机听大编制乐曲,真的太过瘾太令人满足了。

萨克斯风手Albert Ayler这张专辑1965年在丹麦发行时,专辑名称原本叫做「Ghosts」,1973年重新发行时,才改名为「Vibrations」,合作乐手包括贝斯Gary Peacock、短号Don Cherry、鼓手Sunny Murray。Albert Ayler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打破传统调式,展现自由爵士曲风,铜管录音特别狂野直接,用一般系统聆听,很容易显得过于干涩。Reference 6SE饱满水润的声底,则能唤醒这份演奏鲜活的的生命力。

与Reference 6SE一个月的相处,老实说实在令我意犹未尽。我一直试着想要找出Reference 6SE与GS150的破绽,但是最后反而更加证明这套组合几乎没有弱点,可以雄浑壮阔、可以细腻灵巧、可以解析分明、可以流畅快意。那温润饱满、充满水份的管味,是大多数现代管机早已遗忘的迷人特质。但是Reference 6SE绝非只有管味,它的音质透明、速度明快、而且全频段均衡感绝佳。Reference 6SE的确是我所听过最好的前级之一,真心推荐。

规格:
类型:真空管前级扩大机
频宽:0.4Hz-200kHz(+0/-3dB)
使用真空管:采用6支6H30做为讯号放大,一支6550与一支6H30负责电源稳压
增益:12dB(平衡)、6dB(非平衡)
输入阻抗:120k欧姆(平衡)、60k欧姆(非平衡)
最大输出:18V rms(平衡)、9V(非平衡),失真小于0.01%(2V rms平衡输出)
外观体积(WHD):480×198×410mm
重量:17公斤
ARC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ARC 6SE前级,ARC前级,HIFI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