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它,不是妥协,而是展现一种品味:卓丽 吉卜利 Chario Ghibli书架音箱
2020/10/28 15:26:24
|
Ghibli?这是什么?吉卜力?这不是那个以龙猫当识别标志的日本动画公司吗?怎么跟音箱扯上关系?
Chario在2017年推出了新的Aviator(飞行员)系列,一共四款。之所以称其为Aviator,乃因为这系列的每一款音箱的设计和命名,灵感都源于航空与飞行。当中体积最小的书架音箱叫做Ghibli。这原是意大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北非地区的侦察机卡普罗尼(Caproni Ca.309),Ghibli则是它的昵称,其隐含的意义是「沙漠之风」(Desert Wind),是源自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宫崎骏在德间书店连载的漫画在1984年被拍成动画电影,这出「风之谷」的动画,其中便以飞行为骨干,当中独特的滑翔机最为人所津津乐道。随后,宫崎骏创办动画工作室,便以Ghibli为名,也就是吉卜力工作室(スタジオジブリ)。
但这篇文章的主角Ghibli,是音箱,不是飞机,不是季风,也跟动画无关。
作为系列最小的一款音箱,书架式的Ghibli使用一颗在全系列通用的T38丝质软半球高音,以及一只130mm的全顶式钕磁铁中低音。这个T38高音单体,顾名思义,其直径达38mm,比一般常见的高音单体宽了10mm以上。我也在其他音箱上看过这样尺寸的高音,但是那是环状高音,不是球形凸盆振膜。Chario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高音呢?其实,这颗单体在Chario音箱上行之有年了,之前著名的星座系列,还有我写过评论的Studio系列,都用上这个高音单体。
单体直径大,高音的向下延伸就好,我们从原厂提供的数据可以得证。常见的2音路音箱高音的分频点多设在2000Hz以上,我也见过设在1600Hz的。以上所指的是一般的动圈高音,如果是号角音箱的压缩驱动器,分频点可以拉得更低,1000以下都不稀奇。但是,T38高音是一般的软半球高音,他们竟然可以将分频点拉到1270Hz,这个数字远离了人耳敏感的频率范围。如果在分频点有什么频率响应的衔接不完美,也就不太会被听见,也就不会影响音箱整体的听感。高音单体周围还有一个浅号角的导波器,这可以提高高音的效率,并且控制高音的扩散。
中低音单体用上一个130mm的Rohacell Full-Apex振膜低音,这个振膜呈现内凹的圆锥状,中央与音圈交接处没有孔洞,自然也没有任何防尘罩。该振膜为三明治结构,中央是Rohacell发泡材质,外部则包覆一层纤维,表面看起来还有coating。运用复合材料制作振膜,必有原厂的考虑,虽然Chario并未明言所为如何,但从这些手法也略可看出端倪,一方面提升振膜的强度,避免形变以出现失真;二方面在选料上讲求质量要轻,才能保持单体的灵活;三方面则要控制振膜本身的阻尼,好发出原厂所期待的音色。单体背后的磁力系统也不简单,用上了号称永久磁铁的钕磁铁,磁力线密集而强大,具有优秀的单体控制力。
整个Aviator系列音箱的箱体,都是以HDF高密度板制成,其密度比常见的音箱箱体材料MDF更高。箱体两侧还加上了原木饰板,不仅有装饰作用,更提高的箱体的强度和重量,有助于声音的清纯。说到这个,以前意大利还有好几个用原木做音箱的音箱厂,现在一个一个妥协了,为了降低成本,为了大量生产,为了避免箱体变形。不过,Chario依然坚持这样的作法,在中阶的Aviator音箱上,加上了原木饰板,在高阶的Academy音箱上更是以原木制作箱体。坚持传统的精神,令人佩服。
低音反射孔设于音箱底部,这是Chario惯常的手法。这有几个好处,第一,藏起低音反射孔,让音箱更美观简洁;第二,音箱不受限于贴墙摆放,如果反射孔在后面,就不适合这样放了;第三,反射孔排出的气流透过与台面或脚架承板的耦合,可以增加低频量感;第四,减少空气穿越低音反射孔所发出的气流噪讯对声音的干扰。原厂还特别强调,音箱工作的时候,内部的气压是很大的,一旦排出反射孔的空气流速超过130km/h,就会有噪讯问题,因此,低音反射孔的长度、开口大小,都是经过实际的计算才得来的。
底部以四个橡皮脚锥垫起音箱,让Ghibli与接触面维持一个既定的高度,好满足原厂对低音反射孔效率的期待。音箱整体的做工非常精致,细节处理得很好。背面音箱端子处,有镀金的铭牌,彰显出潜藏的高贵感。音箱端子也是订制品,表面镀金的视觉效果很好。只是如果使用香蕉插,感觉端子的孔径大了一些,音箱线的香蕉插插入时,感觉不是很踏实。除非音箱线的端子是可以向外扩张的,否则,更建议使用Y插。我也注意到,Chario音箱多半端子都是single wire,也就是只有一组音箱端子,并没有将高音和中音、低音分开。这显示出原厂对于分音器设计的自信。我曾访问过Dynaudio的创办人Wilfried Ehrenholz,他说他们家的音箱也向来不做bi wire,只要分音器做的够好,就无须画蛇添足。看来,Chario所见略同。
试听在U-Audio的试听室进行。搭配的扩大机是Linear Acoustic LAV-60 MK2,讯源则是以MacBook Pro当数字转盘,透过Audirvana Plus播放iTunes里的音乐,译码则由Micromega MyDAC代劳。原厂建议Ghibli距离聆听位置至少两米以上,音箱需要toe in,让单体对准耳朵。这样听来,细节最丰富,但是音场不够自然,这不是我惯常的摆放方式,听了没几分钟,我决定不按原厂建议来。
我先试着让音箱正面朝前,这样听起来,音场开阔自然,但是感觉高频略暗,音乐细节稍嫌不足,音乐略欠活生。于是,我开始试着将音箱渐渐内倾,根据我各人喜好,后来让间距约1.7M的音箱内倾约9度,我则坐在距离两音箱中心点2米多一些的位置上。这样听起来,感觉不管是音场、细节、结像都达到一个均衡,让我最满意。当然,每个人对声音的喜好不同,在不同的空间里,摆位方式也不一样,没有定于一尊的作法。重要的是:这样摆起来的,您喜欢不喜欢,您在欣赏音乐时能不能听见更多音乐里的内容。
Ghibli的中频表现相当杰出,厚实而有温暖韵味,声音没有一点是空洞的,扎扎实实,有血有肉。高频的延伸并不特别强调,在它身上没有那种高频延伸带来的飘渺空灵,也不是那种闪亮华丽的高频光泽,但是听起来,高频有密度而且带着暖意。低频的延伸并不比其他同体积的书架音箱更占便宜,但是它在低频中下段的量感充分,得利于低音反射孔朝下的设计,让人有种低频丰满的错觉。书架音箱先天的弱势就在低频和能量,这是物理的天限,这么小的容积,这么小的单体,能推动的空气量有限。但是,Ghibli听起来已经与一般的小型落地音箱相近,这些小型落地音箱的低频多半标到45Hz上下,Ghibli的低频截止点标为60Hz(-3dB),但是听起来颇有气势,彷佛更低。
声音的质地性走柔软,略带暖意,不管放什么音乐,听起来都很舒服。就算音箱内倾摆放,也不感觉高频刺耳尖锐。柔化了高频,也美化了声音。有的现场演唱会录音,在某些系统上听,可能会显出一些白热或刺激,音响的音量越大,越是感觉如此。在我聆听Chario音箱的经验上,这些都不是问题。我先听了Aviator的另一对音箱Amelia是如此,再听Ghibli,仍觉得这些Chario的声音美学也可见于其上。
听Celine Dion的巴黎演唱会现场专辑,这场音乐会热力四射,透过Ghibli,我听到了演唱的热力,听到了现场的激情,却不觉得有什么得让我把扩大机关小声的噪耳嘈杂之感,相反地,我越听开得越大声。第一曲「J'attendais」开头,全场鼓噪欢呼,可以感受到一个宽广深远的空间,这是书架音箱吗?这气势可不小啊!Celine Dion的歌声出来,我听到了厚度很好,还仍保有相当解析的人声。人声有厚度,听起来才会有气力,有解析,才会有真实感,两者兼备,这样的人声才能及格。接下来的分数高低,就看在厚度、解析、密度上的表现到底有多好,而且看看有没有什么附加的韵味、甜味可供加分。Ghibli在LAV-60 MK2的驱动下,倒是不显什么甜润芬芳,恐怕这两者都不是这个味道。但是,歌声却很扎实饱满,那个活生感不是建立在丰富的繁琐细节上,而是基于声音实体、实像的建立,那是另一种聆听上的亲近感。我上一次听到这样温暖厚实的感觉,是在外试听Amphion Argon 7LS落地音箱,当时,一放这张,连陪我一起试听的经销商也停下滑手机,跟我一起听。不过,后者可是多达4只低音单体的落地音箱,Ghibli却只是一对1颗低音的书架音箱。可见其确实不简单。
鼓声是饱满的,特别是大鼓下去,还有一层漫溢开散的低频。在我听过的众多书架音箱中,这个体型,发出这样宽松又饱满的低频者,还真不多。我得重申,Ghibli的低音单体可只有130mm而已,不过是个5吋低音啊!有的书架音箱因为本来低频延伸就有限,索性追求更快速、更结棍的低频,我自己在家里用的PEL Quattro Plus就是这样的取向,但Chario却让Ghibli呈现了书架音箱少见的宽松低频。这张专辑的前三轨都有澎湃豪迈的鼓声,透过Ghibli听起来,堪称过瘾。
听Eric Clpaton的MTV不插电演唱会,因为不插电,所以乐器的质感比起上一张Celine Dion的更自然一些。Eric Clpaton的钢弦吉他拨奏和刷奏都相当清晰,左手在换压琴格时,指腹在琴弦上轻滑而发出的声响具有很好的实在感,没有一点似有若无的不确定性,一听就知道演奏者的左手在做什么。其他诸如演奏时,演奏者拍打琴身,脚步跺地的声音,也显出了音乐的现场感。Ghibli虽然有着暖厚声底,活生感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它还能让音乐听起来没有压力,这就不是其他书架音箱所办得到的,其他书架音箱可能一开大声就容易紧绷,宽松度不够,Ghibli就算大声唱歌,也气定神闲。
不过,我也感觉到Ghibli的87dB灵敏度看来不差,实际使用却还是对扩大机的输出有一定要求。我用LAV-60 MK2来听,听Eric Clapton时,音量已经逼近11点方向,听起录音电平较小一点专辑,音量更开到趋近12点。原厂标示的最高承受功率为100W/ 8欧姆,但Ghibli的平均阻抗却是4欧姆,对于电流的需求度比8欧姆更大。在我实际的聆听经验上,我觉得要让Ghibli有更完整的动态表现,扩大机功率不能太小,它不是随便就喂得饱的。
什么音乐让我兴起这个想法呢?都是因为听了Lost World「失落的世界」原声带的关系。在播放该原声带主题曲时,起初音量在10半方向,但是实在小声,一点气势都没有,我越转越大,开到近12点方向,那磅礡的壮阔感才出来。一旦给它够用的功率,Ghibli就不简单了。它的音场是开阔的,它的鼓声是饱满的,它的低音好似有种添了超低音的感觉,我指的不是延伸,而是量感,Ghibli的低频量感真丰满!听到第七轨「营救莎拉」,当中的打击乐丰富而且活生,Ghibli让这些打击乐听起来富有弹跳感,但是带着一皮柔韧感。活生和弹跳别人也会,但这柔韧感就是Chario的拿手好戏了。
听Gil Shaham的小提琴演奏,辛诺波里指挥爱乐管弦乐团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Shaham的琴音带着甜润而温和的光泽,不是那种夺目耀眼的的光芒,而更像是暧暧内含光,展现温厚笃实的气质。琴音的厚度很好,即便拉到高把位,有着锐利感,却不太有侵略性,不觉刺耳或紧绷。虽然音箱小,乐团的能量和规模感也煞有介事,以较小的格局,具体而微地重现舞台,声音推送是柔软缓慢而且温和的,一点没有咄咄逼人。用Ghibli听音乐是一见十分轻松舒服的事。
听小编制的呢?Ghibli当然更优游自得。听Françoise Gnéri和Denis Pascal合作的布拉姆斯与舒曼中提琴奏鸣曲,这张由法国BNL出版的专辑,录音温润有光泽,音乐更是美极了。布拉姆斯将单簧管奏鸣曲改写成中提琴奏鸣曲,舒曼的那手本是小提琴奏鸣曲,但中提琴演奏家Françoise Gnéri却将之改成以中提琴演奏。Ghibli本身醇厚的音质更能彰显中提琴的韵味,增添了甜润滋味却又不不会过份甜腻。钢琴展现了温暖的木头味,琴音颗粒圆润,左手和弦能有丰富的琴身共鸣。Ghibli表现钢琴时受限于体积,唱起贝多芬的汉马克拉维少一股气,但是唱起这种温和浪漫的曲子,则显得如鱼得水。
我比较Amelia和Ghibli两款音箱,它们使用了同款的单体,只不过,前者是3音路4单体的落地设计,箱体更大,低频更丰满,中频也更厚实,规模较大的音乐听起来也气势更足一些。但Ghibli的低频少一点,相形之下,中高频的解析似乎更好一些。这种差异在他厂的书架音箱与落地音箱间也可见得,有时如果不追求完整的频率响应,书架音箱往往更容易发出细腻精致的声音。Ghibli也是这样,虽然是Aviator系列最小的一款书架音箱,声音表现却不让其他体积更大的音箱专美于前。选它,不是基于妥协,而是展现一种聆听的品味。
单体:38mm高音单体x1;130mm Rohacell Full Apex中低音x1
低频截止点:60Hz(-3dB)
分频点:1270Hz
灵敏度:87dB
阻抗:4欧姆
尺寸:400 x 180 x 270 mm(HxWxD)
重量:8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