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有血有肉的新标准-评ADAM Beta鉴听喇叭

2016/7/9 14:08:32

|
2555


一般的专业鉴听喇叭都不算很贵(与家用喇叭比较),从早期的JBL、Spendor、ATC、B&W、Tannoy、KEF等品牌,到近期比较受欢迎的PMC、M&K、Dynaudio、Acoustics、Genelec、Yamaha,由于不必太花俏的外观,所以价格都算合理。没想到鉴听喇叭的后起之秀德国ADAM,却有一对OSS喇叭以22.2万欧元,被列入全世界最奢华的二十对喇叭名单中。


这最昂贵的名单中,还包括荷兰Kharma的Grand Enigma(定价100万美金,没有正式发售)、美国Wisdom Audio的Ifinite Grande(售价70万美金)、德国Acapella Audio Arts的Sphaeron Excalibur(售价33万美金)、瑞士Marten的Coltrane Supreme(售价33万美金)、美国Wisdom Audio的Infinite Wisdom(售价30万美金)、瑞士Goldmund的Epilogue Full System(售价27万美金)、德国German Physik的Gaudi(售价25万美金)、Leader Systems的2-channel LHF System(售价25万美金)、美国Wilson Audio的WAMM 7(售价24万美金)。美金换成人民币,我们可以发现Dynaudio的Evidence Master、Focal的Grande Utopia、B&W的Nautilus这些已经非常昂贵的产品,却连前30名都排不上!

技术见证实力

我们知道这些天价喇叭一年可能卖不出去几对,厂家之所以愿意设计并制作这些产品,目的是在告诉消费者,我有如此实力!ADAM也是一样。ADAM的设计者Klaus说,他穷尽毕生所学倾注于OSS,要制作出最创新、最复杂、最有企图雄霸鉴听世界的新产品。OSS总共使用60颗ADAM所设计之单体,采用DSP数位心脏控制,搭配全主动式设计,内部总共以300瓦后级驱动。


Klaus表示,OSS并不是要做出来赚钱的, 而是要向音响界宣告,ADAM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可以制作如OSS这般超复杂、超庞大、超精致的超级旗鉴。Klaus说关于OSS的细节它可以讲上好几天,因为每一处都有学问,也最能展示ADAM设计哲学,而相对规格较低的Tensor系列,设计逻辑与OSS一以贯之,只是相对没有OSS那么复杂。

3款Tensor系列的鉴听喇叭包括Gamma、Beta、Alpha,既适合录音室的需求,也可以在顶级音响系统使用,备有黑色钢琴烤漆及光亮闪银箱身选择。Gamma是该系统中最小的一款落地式喇叭,搭配一颗X-ART高音和一颗ART中音单体,低音是两颗8吋HexaCone单体,有两组独立100瓦功率放大器驱动。Alpha则是Tensor系列的顶级版本, 搭配两颗13吋Hexa Cone低音,两颗9吋Hexa Cone中低音,两颗X-ART中音和一颗X-ART高音,两组500瓦功率放大器分别驱动两颗低音单体,并采分离式音箱设计加上高质量沙袋分隔。至于我们是听的Beta刚好是中间型号,1.3米的高度与46公分的深度比较适合一般家庭使用。


Beta喇叭的箱体采用了箱中箱的设计,三个独立的单体组包括高、中及中低音分别安装在独立的音箱上,杜绝低音单体强大振幅所产生的谐震干扰。ADAM使用的Eton已经是速度最快的低音单体之一了,ADAM再以两颗低音以前后方式装崁在独立音箱上,推挽动作可补偿低频因摆位及环境而被抵销的现象,使低频控制紧凑具有震撼力,又能充分展现大型鉴听喇叭的魅力。

第一次试听ADAM Beta是在一个十多坪的空间中,搭配Esoteric的SACD Player与McIntosh的综合扩大机,结果有点惨不忍听 ,严重的低频驻波与庞大能量带来轰然声响,连带把中高音的质感都遮掩了,更别说是音场、细节等表现。之后请来数人合力搬动ADAM Beta喇叭,挪到一个超过五十坪的试听室,这个房间的高音比较明亮,但由于距离够长能让低音充分呼吸,终于真正发挥了大鉴听喇叭的效果。

虽然Beta背板上有丰富调整功能,包括输入总增益(-10dB-+10Db)、高音增益(-4dB-+4Db)、中音增益(-2dB-+2Db)、分频斜率、低音分频点(20Hz-200Hz可调)、Q值(0.2-2.0)、低音增益(-12dB-+12dB)等功能,但仍然建议不要小孩玩大车,请至少帮Beta喇叭准备好30坪左右的空间,才能体会既真实又庞大的声音效果。

半主动式设计

我很同意ADAM设计师Klaus Heinz的看法,鉴听喇叭的理想状态是全主动设计,电子分音与主动式设计好处多多,像是单体与后级之间可以进行最佳化的匹配、声音相位更为准确、损耗最小等等。由于每一个单体都有独立后级驱动,只须从前级拉一条讯号线就可以唱歌了,搭配最简单,声音表现最佳,那种速度感与活生感是一般被动式设计难以匹敌的。

偏偏发烧友就不领情,他们宁愿花大钱再去买功率放大器、买电源线、买喇叭线,因为这样还可以玩的环节多,变化大兴趣也无穷。ADAM折衷这两种方式,Beta的中高音仍然为被动式设计,对难搞的低音就准备了ICEPower数位扩大机来推动(ICE是Intelligent、Compact与Efficient的缩写),这是基于PAM方式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脉波振幅调整)工作的产品,解决了传统PWM技术数位功率放大出现锯齿波失真的问题,有更精准更低的失真,Jeff Rowland等Hi-End厂家都已经接受了它。

半主动式设计的中高音单体灵敏度较高,拿小功率放大器也能搞好,因为难推的低频已经有内建匹配良好的后级代劳了。讲求声音表现精致的Klaus Heinz,也知道发烧友对管机与晶体机各有所好,所以在Tensor系列产品背板上,还设一了管机与晶体机专属的切换Jumper,透过适当的被动线路匹配让两大扩大机都能和Beta合作无间。

我曾在重庆遇见一位发烧友,他以为家用的ADAM有妥协,所以坚持选择外观并不讨好的专业版。其实在设计者Klaus Heinz的眼中,并没有家用或录音室专用版本的区别,而ADAM也尽可能让两者之间的差异缩小。当然,由于专业市场的需求和一般家用仍有区别,例如录音室就不讲究漂亮的木纹或是精致的钢琴烤漆,只问鉴听的性能是否精准,足以检验录音本质的好坏,但家用鉴听则对于外观要求更高。

Klaus说在他的认知中,鉴听喇叭只有两种,就是设计好的与设计不好的,没有用途上的差异,因此一对好的Hi-End鉴听喇叭,几乎等同于一对好的鉴听喇叭。在录音室必须藉由鉴听喇叭检查动态与细节,所以ADAM的专业版本进可能把最大音压做到极限,但家用的场合比较重视质感,所以稍有限制以取得更好的音质表现。其它如ART气动单体技术、复合材料箱体抑制谐振、内置后级设计都是一样的。

果然鉴听本色


Beta喇叭使用一颗相对发声面积达到71平方公分,振膜重量仅0.17克的ART高音单体,以及一颗发声面积达到213平方公分,振膜重量仅0.7克的ART中音单体,高音的空气速度压缩率达到4:1,中音单体也有3.5:1,而且由于推动空气的振膜面积大,除了可发出强大能量外,在通透之馀还带著非常特别的轻松感。

新一代的X-ART高音单体延伸可到50kHz,最大输出音压比上一代提高了4dB;X-ART中音单体的输出也提高了3dB。由于800Hz以上的频率全部交给这两颗ART单体负责,我们可以发现Beta喇叭的中频以上极度透明,有近似铝带单体哪种华丽及细致的表现,但实体感更好,音场的清晰度和乐器质感非常丰富。设计者虽然想发挥ART单体的全部实力,但铝带仍无法应付中频所需的庞大能量与动态,所以Beta又加了一颗7吋单体负责120Hz~800Hz的重要频段,Eton单体的特性使得Beta喇叭表现人声结实爽快乾淨俐落。

前后各一颗11吋的Eton低音单体,分别由250瓦/350瓦两组后级推动,排出的空气经由底部中央的反射孔排出,由于100Hz以下频率比较没有方向性,所以Beta能营造不错的音场包围感。试听时拿「阿姐鼓」来调整ADAM Beta的低频量感,在较大的空间中可以略为提高分频点并提高增益,澎湃声浪一波波涌来的规模感会更好。

我试过全主动版的Beta,以Emm Labs讯源以平衡直入,那种乐手就在眼前演奏的真实感恐怕使其他鉴听喇叭都不容易达到的,但过于率直硬朗不够丰润也许较难讨好音色派的发烧友。半主动式的Beta反而适应性更广,试听时以McIntosh C100/MC1201前后级、瑞典Bladelius Idun/Balder前后级搭配,前者因色较为溼润温暖,后者偏向明朗动态,但都不影响Beta的高超的表现力。因为不需要烦恼低音问题,其实我更倾向用速度快、分析力高的管机来推动Beta的中高音,再精准之外还能多一点舒适柔和的听感。



此外,Beta喇叭所用的单体包括X-ART中高音与Eton中低音,都需要较长时间暖机,尤其是Eton中低音标榜其坚硬度,在大音压强烈振幅时不会产生严重盆分裂失真,半至少得几百小时他的声音才会逐渐松软有弹性。在暖机过程中最明显的改变就是中低音日渐饱满丰润、精确的音场中乐器形体越来越肉感,动态与低音能量也越来越好。我们试听的这对ADAM Beta参加了北京音响展,以Bladelius前后级功率放大器推动,搭配德国Acoustic Solid顶级的黑胶唱盘为音源,成为会场中声音最好的房间之一。这次试听使用Esoteric的数位系统当然风格与LP截然不同,Beta却忠实反映出其中的差异,鉴听本色表露无疑。

惊人的动态与分析力

「阿姐鼓」是何训田在1995年创作的音乐,「阿姐鼓」指的是用圣洁的哑巴阿姐所做成的人皮鼓,歌曲叙诉一个凄凉的故事:不会说话的阿姐从小离家,有天听到一个鼓声像是阿姐在跟我说话,原来阿姐活生生的被做成了鼓。主唱朱哲琴埋怨的为阿姐抱屈,其中一句歌词彷彿带著哭泣,你听到了吗?鼓声深深地追入听者的心坎,令人感叹世间万物的无奈,在2分钟左右极低频衝出,「阿嘛呢叭咪吽」这句藏传佛教中的六字箴言不断反覆,六个字即包含了世间万物,在吟唱中阿姐冤死的灵魂得到了虔诚的指引,庞大的音浪中你听到了那细微的唢呐声吗?不过「阿姐鼓」专辑中最能考验音响的却是最后一轨「转经」,音乐一开始喇嘛吹的长号发出鸣吼低频颤声,在弦乐群衬托下朱哲琴的歌声跃然其上,随著上升的音阶歌声直上云霄,在「为了那撇不下的绿茵」这一句呐喊时他将全身力气都灌注在声带上,声带撕裂却令鸡皮疙瘩一颗颗的站了起来。接著低频与人声火力充沛的一同引爆,如万马奔腾般的气势将我彻底的埋在音浪中,真可谓极尽Hi-Fi之能事。


记得我在试听Esoteric数位系统时也曾用了「阿姐鼓」,平常很少拨放这老CD,因为大多数的系统都无法过关,鼓声缩水缺少震撼力,场面不够恢弘壮阔,这在调整过程中就以「阿姐鼓」为标准,上海的录音师苏前(得奖录音作品还有大洋洲等)是我很佩服的人,「阿姐鼓」专辑中复杂精密的混音可以说创下了华人音乐的纪录,过去我们多半只注意到音乐中的动态,能量与低频效果。非常让人讶异的是透过ADAM Beta喇叭,我们又发现了音乐中的许多细节,有些是制作人刻意安排的效果,但过去在所有音响系统中都被忽略了,而ADAM再把他挖掘出来!我甚至注意到苏前在混音中也有些「臭虫」小瑕疵,一片震撼澎湃的旋律中,随时都有极低频从喇叭窜出的情况下,ADAM除了感官上的过瘾,还让你看到录音的真实面貌。应该说ADAM无法让你重返音乐现场,但他却能透视演奏者的技术高低,歌唱者是否加上太多效果器,录音师有没有动手脚,惊人低失真的Beta毫不遮掩的告诉你。

这张专辑中有些铃声路得非常透明,Beta表现的延伸感,朱哲琴的歌声忽地拔尖起来加上效果器配合,声音彷彿遁入天幕,合唱团的加入使整个音场顿时辽阔了起来,眼前彷彿就在青康藏高原上,与雪域神鹰一同翱翔与一望无边的天际。我还是要强调个人的观念:真实的声音最美!ADAM Beta不但真实,各种Hi-Fi要素齐备,我想不必再以其他唱片的拨放效果来描诉,光一张「阿姐鼓」就能说明Beta的神奇妙处。在「笛威辛亢 纽威辛亢」这首曲子中(藏语天堂 地狱的意思),人声叠唱营造出教士僧侣诵经的庄严神秘感。扎实且形体感超级的鼓声让人难辨真假,合唱团力度惊人,朱哲琴自由吟唱的嗓音更是出色,他特殊的声音幅度能衝破各声部的交叠音牆,难道他曾有唱到窒息昏倒的纪录,真是唱者辛苦,听者过瘾。从Beta喇叭传来的低频让裤管隐隐颤动,骨头有酥麻感,万马奔腾般的气势与音浪都是一般喇叭难以达到的。

ADAM虽然以鉴听喇叭起家,但请不要只把它当成专业用途,Beta喇叭从外观、结构到最终的声音表现,让人吃惊的地方太多了,特别是它在价格方面又保持了专业器材的合理。不 一定每个人都会选择这么超低失真没有染色的喇叭,但请你有机会一定要去听听看,ADAM Beta可以说为「有血有肉」的效果建立了新标准。

ADAM Beta,鉴听喇叭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