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经典从未远离-Mark Levinson No.512/No.532

2016/7/12 11:52:53

|
2930


一些资深的发烧友有时候会感慨:回头看看自己走过这几年的发烧之路,其中的滋味还真是一言难尽,光是那些不断上演的历史变迁就足够让人希嘘。有位朋友告诉我说,20多年前,当自己还很年轻的时候,几乎倾家盪产的买了一套Mark Levinson的器材,鉴管钱花的心疼,但是那种心理的满足感真的很难用言语来形容。事过境迁,当年创立这个品牌的Mark Levinson本人已经辗转了多个公司。而今在LG门下继续发光发热,而Mark Levinson这个品牌也已经转手到哈曼集团旗下的Madrigal公司,在强大的科技研发和技术团队以及财力的支持下继续延续著传奇的光辉。


我们且不让这些变迁对于Mark Levinson本人或是品牌都意味著什麽,也不必去打探Mark Levinson先后创立Cello和Red Rose经历了怎样的内心世界,我们只需要很欣慰的看到,曾经被视为美国最发烧的三大品牌之一的Mark Levinson,仍然以不妥协的姿态与Krell、Jeff Rowland齐聚在Hi End的舞台上,也许有不少发烧友可以再咀嚼一下年少时期的梦想。在进入哈曼集团后,Mark Levinson以更坚定的步法大步前进,不仅与Lexicon的生产线合作,确保专业级的做工,而且拓展市场,与Lexus汽车联手,涉足汽车音响行列。可以说,哈曼集团接手使得Mark Levinson紧跟时代的潮流,看看哈曼集团旗下的品牌,我们就不难想像是一个怎样庞大的团队在支持著这些Hi-Fi产品一批又一批走进发烧友们的视线:AKG、Audioaccess、Becker、BSS、Crown、dbx、Digi Tech、Harman Kardon、Infinity、JBL、Lexicon、Mark Levinson、QNX、Revel、Soundcraft、Studer…


Mark Levinson No.512 SACD播放机是Mark Levinson发布的首款SACD播放机。

从CD到SACD

曾经有人评论说Mark Levinson的声音至纯至真,不带半点瑕疵,也不加味精,像极了潮州菜的原汁原味,一路延续下来。难怪有的发烧友抱怨听Mark Levinson的东西听不出味道来,没有一下子把人抓住的突出特点。没有突出特点正是音响器材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展现出来的品质,这说明器材重播信号的能力已经趋于完善,失真、音染都达到最小的程度,平衡性、稳定性也都表现的很好。

一贯地,Mark Levinson都不太改款,一个经典的款式总是沿用多年,更不会只为了制造噱头,而拿仅仅改变很小的机器来当新款产品推出。于是我们查阅其产品目录发现他们的产品并没有琳琅满目。Mark Levinson No.512 SACD播放机是Mark Levinson发布的首款SACD播放机,过去曾信誓旦旦说不做SACD的厂家也纷纷食言,在市场的前面,所有人都得放下高昂的心态。之前Mark Levinson曾经坚定的走CD路线,自上市暨80年代CD被广泛的接受以来,它就因其容量和价格的优势作为音乐重播的范本而佔领市场近30年。不过,挑剔的发烧友还是会觉得CD唱片播出来的声音真实度相较传统的黑胶来说还是有一些不足。


作为Mark Levinson的第一款SACD产品,很重视与其他产品的连动性,因此No.512配备了RS-232、IR输入、12V Trigger输入/出等等。

随著科技不断的进步,尤其是1996年的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的出现,让SACD慢慢的进入我们的视线。DSD解码技术放弃了CD使用16Bit PCM录音方式,用16Bit的方式取样,把所有讯号以每秒270万次(CD 44.1kHz取样频率的64倍)的高取样方式,直接把音乐讯号波形以脉衝方式转变成为数位讯号,可以说这种方式把录音的效果完完整整保存下来而不用削减部分讯号。在频宽上,传统CD为20kHz,而SACD则高达100kHz,虽然人耳大部份时候都无法区分出这两者所呈现出来的音乐,不过发烧友所追求的空气感和细腻感以及音质的高贵感缺根此密不可分。

在容量上,两者差别更是明显,同样大小的光碟,SACD的容量是传统CD的十倍。目前市场上的SACD多采用单面双层结构,一层是0.6mm上储存传统CD格式的信号,可与CD兼容,另一层是0.6mm高密度的半透明层,储存SACD格式的信号,在将这两片像DVD光碟般黏合起来。这种光碟可以在普通CD播放机上播放,也可以在SACD播放机上播放,当然,播放出来的信号是不同的,所以两者的音质也是有差别的。不过,现在能录制SACD的公司不多,因此传统CD还是市面上的主流,不过按照数位科技的发展潮流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SACD成为音乐载体主流只是时间问题。

新鲜出炉 初次感受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Mark Levinson的官方网站上甚至还没有放上No.512的详细资料,它是在08年东京音响展的时候首次亮相的,而No.532后级则先于No.512唱盘推出,跟他相同时间推出的,还有No.53单声道后级,采用如同电脑主机外型一样直立式设计,算是Mark Levinson目前的旗舰型号。


外观和做工一如往常,高品质的打磨和手工让这套组合看起来就透露出浑厚的尊贵色彩。用手轻轻抚摸机器面板,感觉顺滑无瑕疵,质感很好。前面板的按钮以对称的格局排列,LED显示板以红色自体呈现。后级No.532十分沉重,100多公斤的重量让我们在定位时颇为费力。No.532的外型设计很有新意,机身后半部被一分为三,中间部份是电源供应和稳压电路,分居两边的分别是左声道和右声道的放大电路,这样隔离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它们之间的互相干扰,同时,配给表面积更大的散热条,让大电流的怪兽更容易冷却下来。

此次是用No.512唱盘直接搭配No.532后级,省去了前级。其实,No.512的设计考虑得很周全,其控制功能很多,完全可以充当前级的角色。唱机直接搭配后级的组合在操作上就显得简单很多,基于最基本的操作,且音量控制只能在遥控器上操作,音量大小调节需要再vol variable状态下才可调,值得一提的是,vol fix / var按钮需要长按三秒以上才能起作用。

大电流是好声音的保障


No.532的外型设计很有新意,机身后半部被一分为三,中间部份是电源供应和稳压电路,分居两边的分别是左声道和右声道的放大电路。
No.532很强大,它的强大尤其表现在控制力上,低压高电流的电源是晶体机后级品质的基本保证,大功率的输出让任何喇叭都得臣服,所营造出来的音场之深邃,背景之宁静,让音乐重播的过程显得更为舒服,超凡的表现让我们完全感觉不出来喇叭的存在,那种彷彿空气中隐形乐器散发出来的音乐让人头皮发麻。无论播放那种音乐,无论重播的声音是哪个频率,是高分贝播放还是小音量播放,No.532总是能轻轻松松的将其一一呈现出来,感觉上是,No.532的能量永远都不会用到极限,我们总是只需要它其中的一部份就可以圆满完成任务,是牛刀杀鸡吗?当然不是,绰绰有馀总好过抓襟见肘。

不过这次的组合在声音上较以往有了细微的变化,那就是有柔化的倾向,声音上多了一份委婉,少了一份勇猛,多了一份甜美,少了一份直白。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声音出来的自然生动,毫不压抑。搭配Q牌系列的喇叭和Duevel系列的360度喇叭,以及Avalon Indra等,都有大致相同的感受,也有微妙的区别:搭配Q牌1000i系列的落地喇叭,音色纯澈,透明;搭配Duevel Venus 360度木质号角喇叭,获得的音场宽大;搭配Avalon Indra,则更觉得劲道十足,让Mark Levinson的能量更充分的发挥出来。尤其是搭配Avalon Indra时,那种丝毫必现的状态,无远弗届的重播感觉,绝对可以让人坐在皇帝位听上大半天都不捨得起身。



好声需要RUN IN 

Mark Levinson推出时,国外发烧友也相当关注,并且比我们更早一步接触到,有一名国外发烧友发帖说:OK,我刚刚拿到 No.512 SACD,这部播放机厚重皮实,我以前只听过Maek Levinson 31.5 / 30.6,Esoteric和Krell,这是我第一次将Mark Levinson No.512安装在我的系统裡,No.512的声音很好,我现在还不能用十分杰出来形容它,它还需要很多时间来暖身,相比之下,Mark Levinson 31.5 / 30.6的声音就显得暗淡了,特别是低频部份没有Mark Levinson No.512清晰,这是很棒的细节表现力,不过极高频让我还不能说它十分杰出,还是那句话,给它点时间,等它Run in过后我相信会明显改观的,新机器对我来说声音总是有点尖锐。


为确保讯号纯淨无染,No.512配备了两个环形变压器,分别对数位电路部份和类比电路部份供电。

另外有一位则说:这部No.512声音不错,声音深沉有份量,低频乾淨清晰,带来很好的定位能力,让各个乐器区分的很明显,第一次听它的时候,我给它B-,现在是B+,几天以后我肯定会给它个A。

以上两位朋友的观点笔者基本上认同,的确,不管是No.512 SACD还是No.532后级,都需要一段时间Run in,原则上建议在300小时以上。令人觉得比较意外的是,虽然No.532是一台大电流怪兽,但面板上的温度却没想像中那麽高,直接用手接触并不觉得烫,它的散热处理真的有一套。

功力非凡

接下来连续换了好几张唱片来听,我们对Mark Levinson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折服,可以十分肯定的说,Mark Levinson这套器材在中频部分非常的突出,带有柔柔的甜味,播放女声和合唱曲,声音的柔美感和甜味绕人心弦。低频扎实不松散,高频凝聚不虚华,是好声的典型代表。用它搭配Avalon Indra喇叭,更是将Indra伺候的无微不至。「卡门」选曲中的一段「来了,斗牛士对来了!」充满激昂的感情,在庞大的管弦乐团背景中,各声部的合唱清晰极了,层次感分明,把现场感和活生感都推向了高潮,像极了斗牛比赛开场前那灼热气氛,又如同胜利的军队凯旋。不得不承认Mark Levinson的底气很足,让这麽庞大热闹的场面得以重现的如此漂亮。另外「探戈狂想曲」,同样是在大型管弦乐团伴奏下,钢琴和手风琴之间展开对话,时而静谧,时而激昂,感情变化丰富,令人心血澎湃。

Mark Levinson同样把这种感觉发挥到近乎满分。有了这样的体验,相信其他音乐更是不在话下,先后听了打击乐、爵士乐、流行乐以及中国传统民谣,都无一例外的让人满足。这样的表现赢得了满堂彩是如此的毫无质疑,以致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以「测试」的心态来完成这样的试听,只管尽情享受眼前的音乐就足够。



经典从未远离

在Mark Levinson未推出新品的这段时间,不少发烧友以为它已经风烛残年,即将彻底成为历史,谁知老树发新枝,一转眼间,它又重振旗鼓,卷土重来,大有摧城拔寨之势。不仅恢复元气,更是当仁不让当主角。在新世代的Hi End领域大放光芒。当我们常常为当今经典的缺失而感叹不已时,却没有意识到,原来经典从未远离我们而去,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历年香港音响展的纪念CD都是十分优秀的录音作品,无论是用于欣赏或是测试机器都是不错的选择,于是翻出去年香港音响展的纪念CD,鉴管已经听过无数次,可是每当新机器来的时候,我们总是可以听出不同的感觉,而这次我们在Mark Levinson身上又再一次找回聆听的享受,进入耳朵的是一首又一首熟悉的旋律,却可以明明白白的感到它比以前更好,更动人。笔者相信这不会是终点,还会有让我们觉得更好的时候,发烧永无止境。



Mark Levinson No.512 器材规格

型式:CD/SACD唱盘
类比输出:XLR×1、RCA×1
数位输出:XLR×1、RCA×1
固定输出电平:4V(平衡)/2V(非平衡)
最大输出电平:16V(平衡)/8V(非平衡)
输出阻抗:10欧姆
讯噪比:108dB
动态范围:108dB
尺寸:442×116×448mm
重量:14.7kg

Mark Levinson No.532器材规格

型式:两声道后级
输入:平衡×1、RCA×1
输出功率:400瓦(8欧姆)
总谐波失真:小于0.5%
频率响应:10Hz~20kHz
讯噪比:大于85dB(2.83Vrms)
输入阻抗:100k欧姆(平衡)、50k欧姆(非平衡)
输出阻抗:小于20m欧姆(20Hz~20kHz)
尺寸:243×445×536mm
重量:55.2kg


Mark Levinson No.512/No.532,CD/SACD唱盘,两声道后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