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与时俱进的瑞士经典前级:Nagra Jazz 南瓜爵士前级

2016/11/3 11:00:07

|
9924

 

Nagra是瑞士精品,长年以来一直以制造精致小巧的录音器材闻名于专业领域,当然也以高雅精密的扩大机成为高品味音响迷的最爱之一。几年前我曾去瑞士日内瓦附近访问过这家工厂,那时才发现原来Nagra是一家大公司底下的品牌,属于Kudelski Group。不过在2012年时,公司重组,Nagra现在隶属于Audio Technology Switzerland。虽然公司名字不同,但实际上经营权还是掌握在创办人后代与亲戚手里。

 

推陈出新,汰换机种

看过我所写那篇Nagra工厂采访的读者就知道,Jean-Claude Schlup长期以来一直是Nagra各种音响器材的设计者,无论是前级、后级、CD唱盘等都出自他的手笔,可说是Nagra的灵魂人物。新管理阶层第一个推出的产品就是2012年的Jazz真空管前级,这部前级的造型不脱以前的PL-L,不知道是否还是Jean-Claude Schlup的设计?Jazz前级的型号来源应该是Nagra赞助多年的日内瓦湖畔Montreux JazzFestival,Nagra不仅出钱赞助,使这个爵士音乐节成为吸引观光客的焦点。还在演奏会上做现场录音,留下很多杰出的演奏实况。Jazz推出不到一年,2013年CES时我在Nagra房间又看到一部外观跟Jazz完全一样的前级,面板上写着Melody,原来那是晶体版前级。到底Jazz与Melody之间有什么不同呢?线路架构完全一样,只是放大组件从真空管改为双极晶体而已。

熟悉Nagra产品的人,一定还记得他家的PL-P真空管前级(他家第一部Hi End前级,电池供电,有真空管唱头放大)以及拿掉唱头放大与电池供电的PL-L,它们都已经停产,同时停产的还有金字塔形晶体后级PMA与PSA,此外MPA直立式晶体后级跟DAC也停产。目前,Nagra的CD唱盘跟转盘都还在在线,前级就是Jazz与Melody,后级则有300B后级、845VPA后级,以及MSA晶体后级。还有一个VSF避振垫,可以用在前级下面,提高避振能力。对了,他家也有Phono Stage差点忘了。看来,新管理阶层上任之后也开始动作了,只是很奇怪,官网上至今还没有看到Melody前级的资料。

 

 

面板排列左右相反

Jazz的面板依循Nagra过去的设计风格,不过其位置排列几乎跟PL-L是左右颠倒的,以前PL-L安置在左右侧面的输出入端子现在也改为在背面。最左边是LED灯与功率指示表亮度调整扳手开关,往上扳增加亮度,往下则是减低亮度,共有七段调整。再来是那个漂亮的输出电平指示表,以dB来表示,0dB处就是输出1V,左声道以红针指示,右声道以绿针指示。在此要稍微说明一下,最早PL-P与PL-L所使用的表头是Nagra为了专业录音机而设计的,称为Modulometer,功能比较复杂,可以调整左右声道输出电平,可以同时显示伏特与dB值,还可检查电池蓄电量。而Jazz的表头已经简化,只显示输出电平,也不再称为Modulometer。为何不再继续使用这个漂亮的表头?因为成本高昂,再说前级也没必要使用这样的表头。

再来是一个Stereo/Mono切换,如果切换在Mono,LED指示灯会亮起。接着是Mute,如果在Mute状态,指示灯是亮着的。接着是音量调整旋钮,我不知道Nagra是怎么做的,旋转起来感觉特别好,很顺又有黏滞感。再往右是左右平衡调整钮,这个钮没有精确的中心卡榫,您必须以自己的听觉去调整。再来是增益调整,标准位置是0dB,也可以切换成+12dB。再往右是输出端切换,1是XLR输出端,2是RCA输出端。最右边是输入端切换,第一档off其实就是Standby,接着是A到E五段切换。

 

 

平衡输入另购,增加Bypass端子

来到背板,可以看到输入群组与输出群组分开,输入端共有A到E 五组,其中A组是XLR端子,其他则是RCA端子,RCA端子还采用WBT制品。有意思的是,这个XLR端子内部也是非平衡架构,跟RCA端子一样,如果您想使用真正的平衡架构,必须另外购买有输入变压器转换成平衡架构的线路,这个输入变压器也是在瑞士手工绕制的高档货。

再来是Output群组,此处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Bypass,这个XLR输入端子在面板开关处于Off状态时,可以把讯号从XLR输出端送出,其实这就是外接Home Theater系统之用。当使用Bypass时,音乐讯号并不经过输出变压器,直接就从二个XLR输入输出之间传递。接下来就是二组RCA输出端,这二组可以同时插着讯源。再来就是外接电源Lemo接头,以及地线端子。

 

线路架构跟前代类似

打开外接电源,可以看到内部有一个环形变压器,还有三个滤波电容,以及整流子,并没有太复杂的设计。打开主机箱顶盖,可以看到右边有一块空着的区域,那是准备加选配的XLR平衡输入线路用的(采用平衡转换变压器),而左边看到二个变压器,那就是输出级的平衡转换变压器(Symmetrical Audio Transformer),每声道一个(PL-L也是如此)。在此说明一下,Jazz的内部线路架构并非平衡式,而是单端,输出端的平衡讯号是靠这二个转换器转换而成。在二个平衡变压器前方是真空管高电压供应线路,负责提供那三支真空管所需电压。所有的电路板都采用四层军规规格,缩短讯号路径,降低噪声。

再来看那三支俄罗斯ElectroHarmonix真空管,二支12AX7/ECC83负责左右二声道的输入级 , 一 支12AT7/ECC81则是电压增益级(跟PL-L完全一样)。除了平躺这块线路板,面板内侧还有一块直立线路板,负责前级操控。上面有二个Alps控制钮,一个负责左右平衡,另一个则是控制音量,二者都加了马达方便遥控。最后一块线路板直立在背板内侧,所有的输入输出端子都跟线路板直接连接,并未使用机内配线。

 

外观——Jazz的外观跟PL-L一样,只是左右排列相反了。

 

讯噪比表现更佳

比较Jazz与PL-L的各项规格,PL-L重3.2公斤,而Jazz 3.3公斤;PL-L输入阻抗大于110欧姆,而Jazz则大于75欧姆;PL-L输出阻抗60欧姆,Jazz则是50欧姆;PL-L讯噪比100dB(A加权)12dBA,而Jazz则是105dB(A加权);P L-L最低输出(0d B处)0.25Vrms,最高输出25Vrms,Jazz也一样。最后比较失真,PL-L小于0.01%(无负载)/小于0.03%(600欧姆负载),而Jazz则标示小于0.02%。从规格上看来,Jazz跟上一代的PL-L最大的差异在于讯噪比的改善,降低了5dB,这是相当大的成就,想必是在缩短讯号路径以及零件提升上用足功夫。此外,就功能上看,Jazz多了可以旁路接驳家庭电影院的功能,这是PL-L所没有的。还有就是增加遥控功能。

二套扩大机搭配

再往下继续讲之前,要先提醒您,Jazz开机之后会有2分钟Warm Up时间,当切换成Off档时,如果马上切回开档,机器内部不会马上供应正常电压,要稍等一下,这不是故障,而是安全保险机制。此外,当您切换到另外一档输入端时,也会等大约三秒钟才会接上,这种设计是避免不必要的杂音。

聆听Jazz的场地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搭配的后级有Dan D'AgostinoStereo与Clayton S100纯A类后级,喇叭是AER Momentum。聆听期间也曾接过Pass X350.5后级,发现并不适合,一来音量要开到2点钟以上的位置才够,二者听起来活生感不够,所以最后的定稿以前述二部扩大机所听到的声音为主。接Clayton时,整体声音比较柔,比较温润,带着宽松,弦乐线条刻划没那么深,乐器形体的凝聚程度密度没那么高,但低频音粒清楚有弹性,比较接近以前我听PL-L的感觉。而接Dan D'Agostino时,弦乐刻划比较用力,乐器形体凝聚力高,密度感跟重量感都强多了,无论是中频段或低频段都显出扎实大器之感,不过也少了几许原本Nagra真空管机的特质,感觉比较现代感。可惜此间代理商没送Nagra的后级来,否则就可以知道一套西装听起来的声音又是如何?

 

背板——Jazz的所有输出入端子都改为安置在背面,跟PL-L输入输出分置左右二侧不同。


宁静安详背景黑

Jazz给我的第一个好印象是宁静,安详,背景很黑,乐器形体清楚浮在空气中。当我听Lara St. John演奏小提琴、Marie-Pierre Langlamet演奏竖琴那张「Bach Sonatas」时,那小提琴跟竖琴听起来很纯净,很祥和,小提琴跟竖琴音粒都浮在空气中,琴音不锐利,细微的泛音丰富,无论是小提琴与竖琴都带着甜味,泛着温润的光泽,而且滑顺,简直就如上好丝绸。

再听「MA on SA」,这张SACD/CD都是用最简单的录音器材录制的,保存了最多的原始音乐数据,而且几乎都是在现场空间录制,所以堂音气韵特别长。许多音响系统听这张软件时,不是太瘦太锐利,就是音质不佳,细微的声音细节不足,导致整张音乐听起来死板没有吸引力。现在用Jazz听起来,同样也是感受到音乐背景很安静,很黑,没有杂质,那些细微的乐器细节飘浮在空气中,不只是虚无的声音而已,而是有实体的感觉。

 


宽松不紧绷

再来,我要说Jazz的第二个声音特质,那就是带着宽松,不紧绷。请注意,所谓宽松并非带着浓重的中频与量感很多的低频,那并不是我所谓的宽松。我的宽松是人声与乐器听起来都不会紧绷,紧张,让人可以放松肌肉听音乐。宽松也是余裕的体现,当小提琴用力拉到高把位时,代表音乐讯号的电压突然上升飙高,此时如果扩大机讯号摆幅余裕不够,音乐听起来就会显得紧绷,而紧绷的声音会让人神经紧张,此时您的肌肉不自觉的也会绷紧,当然无法感受到宽松的真谛了。

 

参考软件——金池这张「心醉了」是多年前推出的SACD,唱的是别人唱红的口水歌,没有原创的新鲜感,但却有优美的嗓音与编曲伴奏。听这张软件,不是为测试音响,也不是为了追求极美的音质,纯粹就是金池歌声所带来的内心共鸣。


在此我举一个例子,很少人在看电影时注意到自己脸部肌肉的变化,假若您在对面摆一个摄影机全程拍自己的脸,就会发现脸部肌肉随着电影剧情、配乐而产生变化,时而咬紧嘴唇,时而睁大双眼,更时而面露忧伤或带着笑容。这些脸部肌肉的变化您浑然不觉,但确实在进行中。同样的,音乐也会让人不自觉的改变心情、放松或紧绷肌肉。有些器材会让人精神紧绷,有些则让人浑身舒泰而感到宽松,Jazz就是后者。当我听金池那张「心醉了」时,就清楚的感受到宽松的舒服感,尤其听到第二首「黄昏」时,以前只觉得忧伤,这次却感受到宽松,那是奇妙的感觉。而听Jennifier Warnes那张「Famous Blue Raincoat」时,第一首First We Take Manhattan原本听起来容易紧绷的,现在用Jazz听起来也在原本的冲击性中泛着宽松的感觉。来到第三首Famous Blue Raincoat时,Jazz这种宽松的感觉更浓厚。

举二张CD还不够,我再举一张很难表现宽松特质的软件,那就是Itzhak Perlman小提琴、Cantor Yitzchak Meir Helfgot男高音的「Eternal Echoes」。片中男高音一直处于高亢的演唱中,很容易让器材显出紧绷的缺点。而小提琴也跟男高音相互呼应,不断上冲下俯,高低盘旋,同样的也会紧绷。Jazz听起来如何呢?整体放松了,小提琴因为放松而带着软性娇柔的特质,人声因为放松而降了火气,增加了肉声的温暖。自然的美声会让人情绪紧张紧绷吗?当然不会!既然如此,为何我们听这张CD时会觉得紧绷刺耳?当然是因为音响器材把原本的录音扭曲了。Jazz不是甚么神仙,它只是展现自身的余裕,把音乐的宽松找回来了。

 

内部——Jazz的内部简洁无比,二个平衡转换输出变压器最吸睛,再来是三支真空管。内部组件不多,但都是精挑细选。


音质纯美

Jazz第三个让我喜欢的特质是音质纯美。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由于Jazz的箱体不大,所以线路板上的音乐讯号路径也比别人短,再加上严选零件,零件数量又不多,这些因素都是音质美的要素。还有,您可能觉得Jazz使用Alps可变电阻音量控制器很落伍,人家都用芯片音量控制器了。殊不知,许多美声大厂都特别指名Alps的这种可变电阻音量控制器音质最美,包括MBL。对于Nagra而言,买一个音量控制芯片装在前级里有什么困难?何必要这么麻烦,在音量控制器以及左右平衡控制器上装马达来驱动?这一切当然跟音质有关。

Jazz的音质怎么美法,就说我听蔡琴那张「金声演奏厅」好了。本来这张CD的音质就很美,现在用Jazz听来,更好像增添了三分美质。那钢琴、那弦乐、那吉他,还有蔡琴的嗓音都散发出一股很纯的美感,没有一丝刺激,没有一颗砂砾,柔纯得好像上好的天鹅绒。或许可以这样比喻,Jazz的音质就好像很细致香郁的黑巧克力片,含在嘴里马上就化掉了,只剩下成人才懂得欣赏的满口香气。

我又听Anne Bisson那张「Blue Mind」,原本就已经宽松的录音更宽松,原本就已经很纯的音质更纯,原本就已经温润的光泽更温润。或许您以为这是因为Jazz有很多的中频段与低频段量感,所以听起来才会这么美。其实没有,Jazz的中频段与低频段量感并没有特别多,它只是正常的量而已。音质的美来自所有细节的优化,Jazz的箱体小巧结实,Jazz的线路板是四层军规,Jazz的真空管都是严格筛选过的,Jazz的音乐路径尽量最短,Jazz的电源外接,Jazz的每个零件严选。对了,我还有使用Nagra的VSF避振座。这么多细节处的优化造就了Jazz的音质表现。

Jazz还有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表现吗?很多,不及备载。例如听2013年高雄音响展「声音的文化」,感觉音质好,质地很细致,但又有活力,解析力很高,弦乐丝丝缕缕清晰。而听2012年台北电器公会晶华饭店音响展那张CD时,第六首理查德史特劳斯「玫瑰骑士圆舞曲」、慕特贝多芬「克罗采」第二乐章小提琴与钢琴都美极了,钢琴晶莹甜润,小提琴委婉旖妮。当然第七首也很棒,应该说每首都很棒啦。听Leonard Cohen的「Ten New Songs」时,音像非常清楚,定位非常准,音像都像石头般纹风不动,Bass的音粒尤其凝聚清楚,一点脏脏模糊的感觉都没有,好像那些游离的声波都被吸进低频球体音粒里。

 


有如瑞士手工机械表

Nagra Jazz有如瑞士手工机械表,不卖体积,不卖重量,卖的是内涵,卖的是精致,卖的是脑力,卖的是美质,卖的是品味。如果您生活中缺的是这些,想要买来让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不必犹豫,选Jazz就对了。


器材规格

类型:立体声真空管前级扩大机
推出时间:2012年1月
输入端子:XLR×2(一组Bypass)、RCA×4
输出端子:XLR×1(Bypass)、RCA×2
最小输入电压:0.25V
使用真空管:12AX7×2、12AT7×1
频率响应:10Hz-50kHz
讯噪比:105dB
总谐波失真(1kHz): <0.02﹪
外观尺寸(WHD):310×254×76mm
重量:3.3公斤

 

瑞士南瓜Jazz前级,Nagra Jazz前级,Nagra Jazz前级,胆机前级

相关评析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