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Clearaudio清澈:Concept MM 唱机 兼备软硬之长
2018/6/2 15:09:36
|硬盘、软盘无论在结构还是声音上,同样壁垒分明,前者声音线条分明、低音衝击力强,后者柔韧从容、感性圆润。
想必有不少发烧友希望两者兼得吧?不用想得太複杂,也不需要同时买两台唱盘或是花上大量钱,原来有一款入门级盘、臂头套装,经已将两种声音得以兼收并蓄,它就是Clearaudio Concept Wood MC。
Clearaudio-Concept-Wood-Mc
Clearaudio一直坚持硬盘优于软盘,品牌创办人Peter Suchy指出,他曾经以镭射照到转动中的转盘上,硬盘的话,那点镭射光清晰稳定,不会模糊,反而软盘运作时较难达至这般安定。
当然,两种设计的声音特性各有支持者,难以一概而论谁优谁劣,只是Peter Suchy以他的观察为由,捨软取硬。
因此,他们由入门级产品开始,去到富豪级别的旗舰唱盘,全数为硬盘结构,Clearaudio Concept Wood MC亦不例外。
产品名字透露了它的身分,它是Concept的变种型号,底座原本的铝质外缘,改为更美观、视觉上更柔和的原木夹板。
其馀部分维持原状,皆因原本设计经已十分完善,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既然行之有效,就不要多手吧。
它的底座是多层複合式设计,是品牌的拿手好戏,以不同物料结合,以控制谐震,故此就算整个唱盘只有7.5kg(已经不算轻巧了吧?),也不会有多馀震动。
它是硬盘设计(又再提一次?),机脚就只是三根刻有螺丝牙的的金属蘑菇(倒转的),顶端贴上透明胶粒,毫不花巧。
Concept Wood MC有主、副两个转盘,副转盘的青铜轴套和钢轴所连接的,是一个被Teflon覆盖的钢盘,再进行镜面抛光。
摩打经皮带转动,令这个副转盘转动,从而驱动副盘上面的30mm厚Delrin主转盘。
唱臂设计比一般入门臂更精緻,磁力轴承令它变得不平凡,这种轴承设计令摩擦力大幅下降,臂管因而更灵活。
产品名称上的「MC」,说的是它的唱头是MC CONCEPT,唱头壳是铝镁合金,外面有着一层陶瓷;硼针杆;0.4 mV输出、11Ω阻抗,对唱放颇为友善;左右声道串音低于0.5 dB,这是Clearaudio自豪的地方,亦直接影响音场、细节表现。
上文的资料可归入属于「知道就好」类别,只因实际操作上,几乎无需理会它,绝大部分需要安装、调校的,都在出厂前完成。
用家接过Concept Wood MC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准备针压计,然后开箱,拿出底座安放在音响架上;去除副转盘上的胶贴,套上胶带让它连接摩打;
再套上主转盘,透过箱内的水平珠,调整三隻金属机脚的高度,以达至水平状态;
拿掉保护唱臂的东西,在针压计帮助下,将针压调至厂方建议的2g(± 0.2 g);
假如手上的黑胶并非以180g为主,那就不需要改动它的VTA,有需要的话,又有适当测量工具,可以使用附带的六角匙,在臂板的螺丝孔松开唱臂,进行调校;
同样道理,它的直流摩打,转速有一定准确度,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需要再去设定。
这款产品是非常亲民的Hi-Fi级唱盘,易用程度不比HMV买到的平价玩具为低,设计、构造、造工、可以调整的项目,已达高级音响水平,假如发烧友打算认真投入黑胶世界,忘记那些数千元的唱盘,直接将钱花在刀口上,即是购买Concept Wood MC这类产品吧。
经过早前测试Clearaudio Smart Phono V2的经验,以为Concept Wood MC的声底是强调细节、收线条、中性带一点银光、刚性较强,因而开始配器、配线,开声之后,却发现声音和预期大有差别,效果又出奇地讨好。
笔者近来于德国Amazon购入一套黑胶,是德国Reggae歌手Gentleman在《MTV Unplugged》的录音,Blu-Ray版本声画同样强差人意,CD版本正常不少,四碟装黑胶就最为出色,虽然音色仍旧有点干、稍欠饱满及圆润。
透过Concept Wood MC重播出来的声音,虽然高音依然有点硬朗,但整体厚度十分出色,最少,回复到大家认为黑胶最讨好的地方 – 有血有肉!型体不再消瘦,中低浑厚而有力,鼓声实净有力,又不会死实、没有尾音,不同类型的敲击乐器,音色、尾音、定位、大小同样分明。
有趣的是它的低音起落快速、音尾收结干净、中低衝击力不俗、层次清晰等硬盘特质,同时又有着软盘的柔韧、彃跳感和从容感(不是松散)。
音像合乎比例地大(即是主乐器/人声不会不合理地巨大,各种乐器之间的比例,符合它本身的大小),轻易填满一对扬声器之间的每寸空间。
正因为它的能量、密度充足,就算将一对扬声器拉得比正常更阔,音像依然实在,没有半点虚浮。
音像虽大,轮廓却没有化大,整个音场就像一大幅立体画,由大量体积各异的立体多边形密舖而成,就算挤得紧密,边缘位依然一清二楚。
换上德国电音、Free Jazz组合Kammerflimmer Kollektief于今年推出的专辑《Désarroi》,内容是大量环境声效当中,穿梭着电音与acoustic乐器,音乐旋律游走于这三种声音之中。
这套组合不但重现出大量细节,音场开阔,定位亦十分清晰,无数弱音悬空出现又消失得不带尾巴,没有半分飘移、混浊,这是典型的硬盘特性吧。
更重要是音场虽然靠前一点(这种情况,和扬声器距离背墙不太远有一定关系),听起来没有压迫感之馀,在整理得清晰、有条理的複杂声音下,旋律线还是容易被发现,而且动听。
先后播放《The 2ed Law》(Muse)、《Recomposed by Max Richter: Vivaldi’s Four Seasons》(Daniel Hope, Raphael Alpermann, Konzerthaus Kammerorchester Berlin, André de Ridder)、《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Sviatoslav Richter, Wiener Symphoniker, Herbert von Karajan)、《We Sing. We Dance. We Steal Things.》(Jason Mraz)、《My Favourite Faded Fantasy》(Damien Rice)。
面对重型摇滚、加入电音的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都市民歌等不同乐种,除了上文提到的声音特性之外,还有多项特质是贯彻下来的,其中一项是活生感与分隔度。
Densen唱放、MBL合併机都是快速、活泼、明亮的器材,听起来感动、活力十足,是可以预期的,不过原本以为高音有或会过于光辉锐利,则属过虑。
《Recomposed by Max Richter: Vivaldi’s Four Seasons》的录音有点硬朗,小提琴尤其尖细、高音位带有一丝锐利,在这套组合之下,的确充满光泽,明亮之中带点甜美,但没有预想之中的毛燥,高音延伸平顺,没有开叉。
音场开扬、定位、轮廓锐利,想必是MC CONCEPT唱头佔最大功劳,厂方一直强调他们的MC唱头,左右声道分离度高于其他品牌,在这里可以引证得到。音像以外,就连弱音细节都清楚、明确、实在。
精准以外,重现出音乐的动人之处,才是它的最大强项,虽然音像结实、低音干净、讯息量丰富,不过整体气氛却是宽松、自然的,同文珍纳听过之后,更直接指出Concept Wood MC带有软盘气质。
人声厚、水分刚好,水润感并不强烈,更不会和油润拉上关系,但喉音质感讨好,男声不会老化,不会加入韵味,只是适当地引出当中的感性、温柔;女声同样不会加料,青春可人的,就只会年轻有活力,就算火气旺盛的,听起来也不会泼辣。
经过不同乐种的考验,Concept Wood MC一一过关,取得理想的平均分,古典音乐是德国人的血液,表现出色分属正常;当地rcok友无数,punk look打扮随处可见,节奏强烈、火辣的音乐亦难不到它;文青一点的慢板民歌同样播得动听,吸住你的注意力,这才是最可贵的地方。
虽然它表现整齐、有条理的声音,令人联想到Clearaudio的德国背景,却与德国人那种脸型轮廓硬朗、表情严肃大异其趣。以理性去表现感性,看似矛盾重重,他们却做到了,而且成果优异,说真的,有点心动了。
速度范围:33 1/3,45和78 rpm
速度准确度(测量值):±0.04%
功率消耗:最大消耗 1.5瓦
运行消耗 0.5瓦
尺寸(宽x深x高):420 x 350 x 125mm(包括唱臂)
总重量 7.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