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越听,越陷,越深-文豪 Metronome AQWO SACD 播放器

2020/1/9 17:23:25

|
14516

类比和数位两个领域,看似截然不同,甚至是相互对立的。纯就技术而言,确实如此。声音的本质是全然类比的,因此,透过类比方式重播音乐,更有机会接近原始的声音。但数位录音需要把类比讯号进行数位化,以致会有取样率和位元深度的问题。就其原理看,取样率越高、记录资料的位元深度越高,声音也能更为类比,更趋近于原始的声音讯号。似乎,这样的命题在逻辑上没什么错,但是,有人不认为事情就这么简单,那就是法国的Metronome。

他们认为,就算类比和数位有技术和原理上的歧异,但你听到的是「位元深度」吗?是「取样频率」吗?不是啊!我们听到的都是声音,是音乐,是全然类比的讯号。数位和类比讯源其实是殊途同归,数位资讯都得透过转换,转成听得见的类比讯号。

那要怎么使得数位储存的音乐听起来更接近原始声音呢? 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确保讯号的转换绝对精确而没有失真,这也是所有音响制造商在作的事。不过,Metronome却认为单是这样还不够,还得赋予声音该有的属于类比领域的温度。这就是他们一直以来在数位讯源上所努力的:确保转换的精淮度,赋予音乐该有的温度。

那Metronome 又要如何履行他们的承诺呢?这一个月来,我有机会与Metronome的AQWO SACD唱盘亲近,在这些近距离接触中,我得更深入认识Metronome,渐渐能够领会,什么叫做精淮的温度,或说有温度的精淮。其间,我阅读了许多的资料,也阅读了这台唱盘,更阅读了它转译出来的音乐,这些阅读历程,带我一步步逼近Metronome的美学领域。我愿把这段日子的学习经验,与你分享。

重整产品线,双品牌策略的Metronome

来自法国的Metronome Technologie可说是数位领域的专家,1987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开发CD唱盘。在那个CD市场勃兴的年代,Metronome尝试以加装真空管做类比输出缓冲的方式,提供更具类比感的声音,标志出他们家CD唱盘的独特性。起初,创办人Dominique Giner专注在数位讯源器材上,并且坚持在法国原厂制造,好能确保每一个细节达到他的要求。这使得Metronome产量有限,市场也侷限在法国境内。后来,他们开始推出扩大机,试图打造从数位到类比全方位的产品线。但这样的政策并没有为Metronome带来更光明的前景,以致于2012年公司被卖给现任老板Jean-Marie Clauzel。他接手后,重新思考公司的定位,并整理产品线。

这个时期,Clauzel主要做了几件事,第一,他试图简化产品款式,当时Metronome有太多外观一样、型号却不同的机款,消费者很容易混淆,因此他着手整顿产品线。第二,他决定放弃扩大机的制造,将公司的角色重新拉回数位领域,专注在数位讯源上,并且因应串流播放的趋势,推出串流播放器。第三,他将Metronome旗下的旗舰型号Kalista拉出来成为独立品牌,把售价较可亲、设计偏传统的讯源产品划在Metronome之下,而让Kalista专攻Hi End市场,藉由操作双品牌来区隔市场,确认品牌所佔据的区块。

定淮方向后,Metronome旗下至今就只保留三个系列、四类产品、共七款型号。入门级的Classica系列,有配备USB数位输入的Le Player 2S CD唱盘,以及Le DAC数位类比转换器。高阶系列就是2018年推出的AQWO系列,包括一台一体式的DAC兼SACD唱盘AQWO(也就是这次试听的主角),还有t|AQWO SACD转盘和c|AQWO DAC。另一个他们称为Digital Sharing的串流系列,则有配备串流输入的数位类比转换器DSC1,与仅具数位输出、需外接DAC使用的DSS串流播放器。产品定位清楚,更利于消费者明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产品:一体式唱盘、SACD转盘、 DAC或串流播放器。更讲究、预算更高的消费者,则可从姊妹品牌Kalista下手。

这么多年来,Metronome始终维持小产量、精致化的生产,10人左右规模的工厂,各人各司其职地做好分内的工作。在Clauzel心里,Hi End音响不是根据价格来定义的,甚至无关乎多繁复的线路、多高级的零件,而是基于一种工匠精神,「Hi End全然是一个关于手工制造的事,藉由一个熟练的工匠之手,慢慢打造出每一台机器。」今天的Metronome,不做5000欧元以下的产品,然而高价不是目的,却是他们体现Hi End真义的结果。

Hi End的工匠精神要实现在音响产品上,又该是如何呢?我试图在Metronome AQWO SACD唱盘上找寻答案。

精心调教的上掀式读取机构

首先,AQWO采用了Metronome最擅长的Top Loading设计的读取机构,这种上掀式机构比抽屉式的结构更简单,因此也更为耐用。过去,他们习用Philips的机构,但后来Philips宣布停产CD读取机构后,他们只好限于用在Kalista的Dreamplay One和Dreamplay CD上,因为Kalista贵,出货量少,所以备料还够用。但在Metronome本家的AQWO上,他们只好改采日本D&M的制品。但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这样更好,因为,倘若继续使用Philips CD Pro 12的机构,那就只能读CD而已,AQWO换用D&M的机构,连SACD也能读。

在AQWO的唱片读取槽内,设有一个蓝光LED灯,读取机构的主要承板则是一块黑色的压克力。这设计是不是似曾相识?早在20多年前YBA就开始这么做了。透过特定波长的蓝光,藉以让雷射读取头发出的红光能够更为聚焦,读取得以更加精淮。

这整个读取机构是以三点固定的方式,将整个压克力承板用三个巨大的脚柱固定在机箱底部,脚柱上还有阻尼以吸收振动,然后雷射读取头及伺服线路则倒挂悬吊在整个机构主板的下方。

固定唱片的CD镇也很特别,Metronome采用了特殊配方的杜邦Delrin为材料,这种POM (聚缩醛树脂,Polyoxymethylene)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高稳定性、温度适应性高而且耐腐蚀。对CD镇来讲,什么耐热抗寒耐腐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具有低质量高刚性的特点,本身还具有阻尼效果。一般的CD镇多半是仅以磁吸式固定,只要一靠近,就可以靠磁铁吸力固定CD镇,Metronome更「多此一举」地,在CD镇下方多加一个小固定锥,安装时,要更淮确地对淮转轴的中心点才行,但这也增加了CD镇的稳定度。

可选购真空管缓冲输出

在线路方面,原厂没有多言,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一下DAC晶片的型号,说他们用上低电磁波的环形变压器而已。可是,若仔细观察,就发现这都是奠基在Metronome多年来开发数位讯源的经验和所知上。

电源供应位于机内右侧,线路分为上下两层,分别承载多组密封环形变压器以及多颗电容阵列,一共10组独立稳压。后方是数位输出和输入接收的线路,数位输出为独立一块线路板,特别的是,原厂特别将USB输入也独立出来,不与其他他的数位输入线路在一起。机箱左侧则是DAC和类比输出的部分。AQWO每声道使用一颗旭化成的AK4497晶片,让AQWO可对应最高PCM 32bit/ 384KHz以及DSD512的解码。最特别的地方在于类比输出的部分,原厂提供了真空管输出级的选购配备,这是Metronome多年来的拿手好菜,左右声道各有一根6922的真空管,用家还可以藉由换管来调整音色。

触控萤幕更显产品科技感

AQWO整体结构相当坚固,上方为一个ㄇ字形的盖板,盖板厚度2mm且刚性十足。底部用上三个大型的圆脚锥,脚锥高度不高,但与机器接触面积变大,全机的稳定性更好。前面板为2公分厚的铝合金,再透过不同的表面处理,增加层次感。面板当中是一个大约为15x7公分的彩色触控萤幕,AQWO捨弃了实体按键,所有的控制都在这个触控萤幕上操作。萤幕亮度可调,字形颜色可选,操作时,只要看画面上的图示,很快就能上手了。其中,如果选购了真空管类比输出模组,可在萤幕上切换真空管输出或无真空管输出,当下立能比出效果。如果长按上方商标,会进入一页设定选单,有四项设定可选:1.4V/ 2.5V/ 3V的三段类比输出电平、六重数位滤波模式、十八种字形颜色,以及任选开启或关闭USB以外的任何数位输入。

特别的经验,需要去感受

以上林林总总,其实都还不是AQWO真正的价值所在。外型设计、触控萤幕,都只是衣服;衣服,谁穿都可以。面料、剪裁、做工、设计再好,还需穿在人身上。不是让人去穿出衣服的独特,而是衣服彰显出人的气质,这才是华衣美服的意义。同样地,线路设计、机械结构,会影响声音,但这也不足以说服人。而且,天外有天,零件用料更多更贵者,线路佈局更迂迴繁复者,机械结构更严密复杂者,所在多有。在开声之前,我的阅读,仅限于看得见的。但是,音响器材的价值,不是看得见的,而是所听到的,甚者,是超过所听见的,那些用心去感受的。AQWO就是这样,要去听,要去感受,它所重现的每一曲音乐。

说得这么玄,声音到底怎样呢?我得说,Metronome AQWO真是颠覆了我对Hi End器材的观点。我听过的那些贵价器材,原厂多是在三强调自家技术的独特高超,而音乐一放下去,你也立刻能够唤起大脑里那些术语与声音的关连,诸如音场如何,透明度如何,重量感如何,音质如何,音色如何,细节如何,高中低频如何等等。任一个音响爱好者与职业音响评论员都很习惯这么做,我也会。但这次,在Metronome AQWO前面,我觉得我得用另一种途径来理解它,换一种角度来记写它才行。它,实在特别。

过人的空气感和氛围感

我坐在那里,听Alice Sara Ott演奏的德布西,我原本还想说:琴音的颗粒圆润饱满,声音开放而自然,音场的前后层次出众......。这些,的确是我平常写评论时,经常会试图分析出来的个性,好藉由文字跟读者分享我的聆听经验。但这次,那些分析和解读,在我脑中短暂浮起之后,随即消逝。客观的分析再难佔据我的心,当我透过AQWO聆听音乐。

我很快地被拉进Ott所演示的梦(Rêverie)中,这曲子的主旋律本身美如梦幻,配上和弦创造出更迷濛美丽的气氛,再透过转调,乐曲的表情更是轮替发展。Ott的触键温柔而带着诗意。漂浮在眼前的琴音,又真又幻;真者,在于那个由丰富资讯量构筑成的实体感;幻者,在于那声韵散染开来的层次。当走到贝加马斯克组曲,听前奏曲里和弦的丰富色彩,听小步舞曲里优雅纤柔的节奏和和声,再听到月光一曲中Ott如何透过pp弱奏的和弦描绘月色朦胧的景致,又如何利用快速的琶音带出月光闪烁的光泽。我很少听到Hi End的CD唱盘和DAC可以把德布西诠释得这么美,许多器材的问题都出在过于高解析以及高密度的音质,又或者有些器材有壮硕的低频和厚实中频,以致于德布西听起来少了一种浪漫和唯美。AQWO虽然有着开阔的空间,前后也层次有致,资讯量也充足丰富,但是它表现音乐的手法却是充满艺术性的,也充满浪漫气质的,带有诗意的柔情,甚至一种写意的潇洒。有多浪漫,有多诗意,有多写意,请继续听萨提的Gnossienne第一曲以及Gymnopedie第一曲,或者后面还有拉威尔的加斯巴之夜,听水妖和绞刑台就知道了,听,那个尾韵,那不是琴音,那是空气,那是雾气,那是芬芳。

我好像有点明白Metronome所要追求立足的那类比与数位之间的交集—以类比的身段表现出数位音乐的美好。但是,不只是Metronome ,很多讯源厂家也同样标榜自己的器材有类比味,我也曾经为一些数位讯源器材下过类似的评语。可是,这次听AQWO又是另一种体验,这种类比感难以言喻,它让乐音带有一种宽松、自然、流畅、滑顺、光彩,发声体是这样具像,却不是那种紧密扎实的实体感,轮廓清楚,刻化的又不是那样鲜明锐利,细节丰富,可是一点也不觉得讯息抢耳。它可以那样诗意地表现拉威尔的牧神的午后,又可以俐落果敢地挥洒史卡波。换成别人,所谓的类比感,可能就是音色暖一点,质地柔顺一点,中频饱满一点,高音不求刺激。到了Metronome这厢,所谓的类比,定义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织体富含水分,音乐流畅轻盈

我们如果把演出的编制放大,更能体会那种独特的空间、织体、质地的美感。听卡普松等一干法国独奏家演奏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这曲目历年来优秀录音不计其数,但这几个法国人硬是为鳟鱼开创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他们的诠释很法国,很优雅,很细腻,很愉悦,而且充满幸福感。AQWO放上这曲子,好似让乐音听来富含水分,而且不着痕迹。这份Virgin的录音因为干净细腻又透明,在一些系统上听来,恐怕会嫌瘦嫌冷一点。在AQWO上,则绝无这等问题,干净,一样干净,细腻,一样细腻,透明,一样透明,但是一切似乎又与其他讯源听起来都不同了。那个质地,更有内容,织体,更为绵密,可是,却不感到沉重,反而更显轻盈,音乐更为流畅。五件乐器各据其位,前后左右层次距离有别,音乐却是交融的。就像我们在听现场演出时,从来不会在意定位、层次怎么样,舞台、空间又如何,我们只会专注在音乐本身。AQWO就有这等本事,它没有在任何音响性表现上亏欠它的身价,但是,你却会被它带往音乐之中,越听,越陷,越深。音乐本身的感动,才是它要给你的。

展开的层次,交融的和声

听到管弦乐团的演出,那更是让人深陷其中。听Helène Grimaud钢琴演奏、Andris Nelson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布拉姆斯第一号钢琴协奏曲,那交融汇聚的和声,在巴伐利亚广播交响的演示下,清澈而冷静,Nelson把那开头沉重又纠结的序奏处理的有条有理,Grimaud的钢琴进来,语调是温柔的,与前面乐团宣示主题时强力、浑厚又庄严的气质相去甚远。钢琴越奏,力度越强,管弦乐再起而与之共舞,交织成一块,一段经过部的引导后,进入浪漫的第二主题。平常,我在听布拉姆斯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时,总会留意音场的深度和宽度,因为布拉姆斯浓重的和声,拉的开,层次才出得来。每每听到分明的层次,我就会觉得:嗯这器材真棒。可是,这回,我一路听下来,AQWO的舞台是打开的,声音是开展的,层次也被拉出来了,可没有那种切割得明明白白的锐利画面。涌出来的音乐,堆迭成像在前方,甚至可以感受到在周边,那是一种奇特的音乐氛围,让人听音乐格外舒服。音乐,不是与我分开的,而是与我结合的,或者说,是我进入了音乐之中,与音乐结合一起了。深陷,不是一种夸饰的妄语,是一种实际的感受,不只是听觉的,而是全人知觉的陷入。

鲜活立体,浮凸像真

圆融又和谐的声响,在播放人声时,同样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就像我前面讲的,AQWO不是给你犀利的轮廓、凝聚的成像,它放音乐时,散发出一种迷人气韵,教人忘却音响的存在,而身历音乐情境。以Patricia Petibon演唱的西班牙歌曲集「Melancolia」专辑为例,这些西班牙歌曲,本就以气氛见长,这位法国女高音,唱起这些音韵流转变化丰富的西班牙歌曲,很适切地掌握住音色的繁复转换,创造出多层次的歌唱表情。我一点不会在意什么口形、换气、咬字,却被引导着去聆听她多变的唱腔与音色。AQWO并非无法呈现那些资讯,只是它重现音乐的方式,不是那样工笔刻化,而是重意过于重形。以第四轨为例,Daniel Manzanas的吉他鲜活立体,浮凸像真,Petibon的声音则比较后退一些;富有节奏的伴奏展开,那个画面真有层次,配上佛朗明哥式的击掌,让人沉浸其中而不自知。这AQWO,真的很妙。

有料又有效的真空管缓冲线路

安装有真空管缓冲模组的版本,可在触控幕上切换,选择经不经过真空管缓冲。我前面说的所有的听感,都是经过真空管缓冲而得的,如果跳过真空管缓冲,前面的描述也多半可以成立,但是空间感会稍微压缩一点,没有那样开放,没有那样大气,没有那样轻松,也没有那样立体,会少一种难以言喻的空气感,一种氛围感,一种神情,一种气韵。没有真空管缓冲的AQWO还是好听,可当我听过真空管缓冲之后,就回不去了。

流行、摇滚、OST通吃

虽然我前面举的例子都是古典音乐,AQWO放起非古典音乐,基于它那独特的个性和独到的诠释手法,不管是爵士、蓝调、跨界、摇滚也都富有临场感、感染力。会不会冲击力不够?如果你习惯那种很强悍的重击感,或是厚重深沉的鼓声,AQWO不是那样,它的鼓声快而且俐落,但是不沉重,但它可以让你听见音乐里的似锦繁华,唱起Bon Jovi一样叛逆,唱起Metallica一样漂悍。而且我可以跟你说,用它放起摇滚和金属,那些交织的电吉他真是华丽又缤纷。听它放起电影配乐,像Hans Zimmer那种经多重混音堆迭出来的丰厚音响,听起来更有包围感,而且它能拉开层次,让你听见Hans Zimmer音乐里层层迭迭的多元和繁复。

通往另一高传真之境

说到这里,我的话大概都说完了。剩下的,你要自己去体验。最后,我把这几天与AQWO相处后的心得告诉你。Metronome AQWO实在扩大了我的心胸和视野,以前,我总觉得越是Hi End的音响,总该追求最高的解析、最宽的频宽、最大的动态,让人听得片刻就立时被震慑,而音乐里的分毫讯息都要被抽丝剥茧地呈现出来,叫所有细节都无所遁形才是。它们昂贵的道理,都可以被音响术语和程度量词的「更」来描述和量度,从而得到它们贵价的合理性。然而,这次遇到Metronome AQWO,让我看见了另一条路,那条路通往的,不是究极的高传真音响,而是嚮往自然的、类比的声音重播,那是另一种高传真。

器材规格
型式:SACD/CD唱盘
类比输出:RCA x1;XLR x1
数位输出:HDMI (I2S) x1;AES/EBU x1;同轴x1;光纤x1
数位输入:同轴x2;AES/EBU x2;光纤x2;USB type B x1
支援最高解析率:32bit/384KHz(USB)
尺寸: 425 x 130 x 415 mm
重量:15 Kg
文豪 Metronome AQWO SACD 播放器,文豪 AQWO SACD,Metronome AQWO S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