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英国 Spendor思奔达 D7.2 落地箱 让人相见恨晚
2023/3/20 15:35:29
|
編輯部剛收到代理商送來的 Spendor D7.2,我就認下了它。這喇叭,我等待許久,終於有機會讓我近距離接觸,豈有放過之理。
約莫四、五年前,長年使用書架喇叭的我,起心動念想找一對落地喇叭。我當時設定的目標是:一萬美金上下的落地喇叭。從今日的 High End 角度來看,一萬美金算不得什麼。可是,我卻認為,這個價位的產品,在品質上往往達到了一定水準,在設計上也能很大比例地具備了原廠獨到的技術,可以算得上是各家的核心款式。只要悉心調整,一萬美金價位區間裡的喇叭,其實深具潛力。
藉職務之便,我聽了許多在這個射程範圍內落地喇叭。這些喇叭各有各的好,各有各迷人的地方,其間的取捨實在很難。我最終的選擇記於「聲自慢」一文,在此就不贅述。不過,有一對位於我清單前排的喇叭,當時沒機會聽到,殊是可惜,那就是 Spendor D9。
三個系列:A、D、Classic
Spendor 旗下共三個系列,最具品牌特色的莫過於 Classic 經典系列,其古典外觀與聲音特質,都貼近傳統上對「英國喇叭」的印象。而 A 系列和 D 系列,在外觀和聲音走向上則更朝現代美學觀點靠攏,窄面寬以及修長落地款的簡約設計,讓這兩個系列的 Spendor 喇叭,擺在絕大多數家庭中都不違和。A 系列售價可親、體積嬌小,旗下有書架款的 A1,和 A2、A4、A7 三款落地喇叭,都是 2 單體 2 音路低音反射式設計。D 系列則訴求進階的中階用戶,在技術應用與設計上更講究,喇叭體積也比較大。目前 D 系列進化到「.2」世代,原本旗下的書架喇叭 D1 尚未見蹤跡,僅見兩款落地喇叭,一是 2.5 音路的 D7.2,一是 3 音路的 D9.2。而我先前錯過的 D9,正是 D9.2 的前代機種。
可惜這次拿到的是 D7.2,當年那個未竟之願,只能算是償了一半。然就算僅償了一半的願,我也甘心。
箱體方正簡約,用深度換取容積
D7.2 方正但簡約的箱體,表面的貼皮處理做工精細,收邊細節都做得到位。Spendor 提供包括黑橡木、平光白、胡桃木、橡木與櫻桃木等五種外觀選擇。方正的箱體,面寬僅 19.2 公分,大概一個成年男人的巴掌大,箱體容積都靠深度換得,超過 30 公分的深度,讓 D7.2 雖然正面看去箱體嬌小,卻有著足以發出深沈低頻以及豐厚能量的容積。下方是一個表面平光處理的黑色底座,底部以腳釘墊起,當然,腳釘可以調整高度,確保喇叭的水平。
特別的雙通道低音反射孔
D7.2 的低音反射孔設計相當特別。Spendor 並沒有跟隨這幾年的流行,把低音反射孔安置在喇叭底部,而是在背面下方的位置,在類似條狀式開口的中央加上一個「分隔島」,隔出兩條氣流通道。原廠表示,此般設計可以加速氣流導通,並且減少氣流噪音。而它的喇叭端子,僅有一組,正位於這個反射孔開口的中央上方,且藏在裡面;若從側面看去,是看不到突出的喇叭端子的。
隱藏式喇叭端子優缺點各半
這個設計有好有壞,把喇叭端子藏起來,箱體外觀更簡潔;可是,實際使用上,要接Y插的時候就很麻煩。如果喇叭線比較硬一點,端子本身又不帶折角,很不好鎖線,你總會擔心折到線和端子。即便是接香蕉插,仍需要跪在地上然後把整個身子彎下去,讓臉幾乎貼在地上,才能看清楚端子,才好完成接線。這個設計,對於經常換線的用家來說,相當不方便。
箱體還有學問——動態阻尼技術
此外,原廠表示,他們的箱體用上自家的「動態阻尼技術」(Spendor Dyamic Damping Technology),其實就是透過箱體結構的強化,降低箱體共振,這樣一來,便可減少內部的吸音材使用,進而換取更大的容積餘裕,帶來更大的動態、更廣的頻寬,以及更透明的聲音。
D 系列專屬的 LPZ 高音
Spendor D7.2 使用一顆 22mm 的寬懸邊polyamid 軟半球高音,尺寸上比一般常見的 1 吋(25mm)高音為小。原廠表示,較小尺寸的高音有助於高頻響應的延伸性,較低頻段的部分,就交給中低音單體負責即可。他們把高音和中低音的分頻點設定在 3.2kHz,確實比較高一點。而在高音單體的前方,有一個金屬網罩,又或者說,在高音前面加了一個帶著透聲孔洞的金屬擋片。這不是為了保護高音單體不被戳傷(當然,還是有保護作用),這是有聲學目的的。原廠稱這個設計叫 LPZ,是為了平衡單體前方與背面腔室的氣壓,這樣可以讓單體運動更為線性。而在 LPZ 金屬網罩上的孔洞,則有助於控制高音的擴散角度。「 [LPZ 的設計] 可以帶來無比自然沒有壓力的聲音,讓人連續聽幾個小時的音樂,只覺享受卻不感疲憊。」原廠如此描述 LPZ 的功效。
自家開發製作的 EP77 招牌中音
與高音銜接的中低音單體,負責 3.2kHz 以下的頻段。這個型號為 EP77 的 180mm 中低音單體,與所有用於 Spendor 喇叭上的單體一樣,是原廠自家設計並製造的。EP77 中低音單體使用 Polymer 聚合物振膜,懸邊和彈波則都是特別訂製品,具有出色的耐熱與耐用度,材質本身的機械特特性穩定,讓單體運動時更為線性,應付大動態與低音量都沒問題。單體中央、錐盆底部,還有一個子彈型的相位錐,連於中央的音圈套筒,這也是 Spendor 喇叭的特色之一,在 D 系列上仍然保有。
Kevlar 複合材質低音作「.5 音路」
2.5 音路的 D7.2,在中音單體下方還有一顆 180mm 的低音。2.5 音路基本上可視為 2 音路,只是為了強化低音,而額外增加低音單體(可能不只一顆),針對特定頻率以下的低頻做補強,是為「.5音路」。原來的中低音單體並不做高通濾波,乃讓其自然衰減。所以,2 音路外加 .5 音路,就成了 2.5 音路。D7.2 上的低音單體,振膜是以 Kevlar 為基底的 Polymer 複合材料製成,背後採用鎂合金鑄造框架,高效率的磁力系統,電動能阻尼和散熱機制都經過優化。Spendor 追求的是更快速、更乾淨、更精準、動態更大的低音。
分音器用料有講究,力求聲音自然活生
喇叭在箱體、單體之外,另一個好聲音的重要因素就是分音器。Spendor 力求分音器能達到各單體間銜接線性,並務求發出靈活、動態大,並且自然的聲音。原廠指出,關鍵的用料就是其中那個高線性的金屬箔繞製的電感,失真低、頻寬足、相位準,是讓Spendor喇叭發出連貫且平衡的聲音。電容則是音響級製品,性能非常線性。這些分音器所使用的被動元件,都經過審慎的測量配對,務求精準。再加上接線均採用高品質的純銅鍍銀線,批覆的介電係數極低。這些種種因素,都讓 Spendor D7.2十分易於推動,搭配擴大機和喇叭線都容易,寬容度高。
聲音自然並中性,明亮而溫暖
說完Spendor D7.2的「道理」,我們來看這道理,究竟有沒有道理。試聽都在 U-Audio 的試聽室進行,先後以二部不同價位的擴大機輪番驅動 D7.2,包括 Linear Acoustic LA V-120 與 Accuphase E-5000。訊源亦有兩組,聽 CD 用的是 YBA CDT450 配 Merging NADAC,聽串流用的是 Telos EMP 配 NuPrime DAC-10。
Spendor D7.2 的聲音乾淨、中性、自然,沒有明顯的染色,亦不感覺有什麼偏頗。音色上稍稍帶著幾許溫暖而令人愉悅的明亮感,這種約略的明亮讓聽音樂有更多鮮活的樂趣。中頻段的細節訊息充足卻不過量,雖然 D7.2 帶著一些亮的色調,聲音卻沒有刮耳毛躁感,反倒從中頻一路向上都保有滑順的質地。中頻並不過分飽滿濃郁,僅僅保留一點溫暖,帶出綿密細緻的音質,表現在人聲和自然樂器演奏時,那種自然的、開放的、像真的聽感,相當迷人。而這中頻的密度與更細緻的質感,我認為正是 D 系列與 A 系列的重大分水嶺。
竟同時兼取柔順與明亮,讓小提琴飆高也不吵
聽 Anne-Sophie Mutter 演奏的「Across the Stars」專輯,這張錄音開啟了她與 John Williams 的合作之路,專輯裡的曲目均是 John Wiilams 特地為小提琴改編的,透過獨奏樂器來演奏主題,讓音樂主題更被凸顯,音樂的敘事性也更強。在電影「藝伎回憶錄」的「Sayuri’s Theme」當中,John Williams 以東方式的腔調,揉合了西方式的和聲,展現出女主角的堅韌與柔美的兩種特質。小提琴聲線清楚,邊緣全無銳利和毛躁,在高音處的轉折也能保有溫柔和滑順。不過,厲害就在於它一面保有這樣的柔軟、柔順的質地,卻又不減小提琴的光澤。把音色調暗一點,小提琴就不衝了,可是,這手法太粗糙了,Spendor 竟讓柔順與明亮兼備,這就不簡單了是吧?至於電影「德古拉」當中「Night Journey」的配樂,開頭的前奏即帶著神秘和驚悚的氣氛,在低音弦樂圓滑地奏出從主題中擷取的五個音符短小動機,展現出 D7.2 的低音實力。它的低音不是豐厚壯碩的類型,作為高度不及 1 米的小落地,D7.2 的低音帶著節制的態度,深沉卻乾淨。樂曲發展到中段的高潮,拔起的獨奏小提琴帶領樂團衝上巔峰,樂團隨即發出強力的齊奏,樂團小提琴持續的強奏,帶來充滿穿透力的聲響,卻仍然保持不刺耳的親近感。
或許由於 LPZ 高音的擴散性使然,D7.2 的聲音開放,在正面朝前或微幅內傾的設定下,即可展開一個開闊且有深度的舞台,而且聲音寬鬆之餘仍能清楚陳明舞台的諸般訊息。我在聆聽 D7.2 時,傾向這樣的擺位,讓音樂聽起來更輕鬆自然。這在表現古典音樂這樣的自然樂器演奏時,尤其受用。
聲音通透多彩,鋼琴氣韻迷人
除了前面舉例的「Across the Stars」專輯外,更標準的樂團編制樂曲如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我選播的是個人深愛的 Alfred Brendel 擔任鋼琴獨奏,Simon Rattle 指揮維也納愛樂的版本。Spendor D7.2 在表現鋼琴琴音時,呈現一種通透的、明亮的、多彩的與鮮活的氣韻,更添音樂的豐富性。無論是第一樂章中那些行雲流水般的彈奏(特別是那些琶音),或如第二樂章裡那深刻內省的嚴肅音符,抑或是輪旋曲樂章裡的奔放自由,那些琴音的體質都是爽朗且乾淨的。Spendor 在 D7.2 上做的,是一種面向現代的聲音取向,如果你渴望加一點濃郁,可以用這種特質的擴大機來調配。就好像我聽著這貝多芬四號,不禁就想著,要是手上有一台 Naim 的 SuperNAIT 3 或 NAIT XS 3 就好了。喇叭清澈,前端才有可調的,喇叭要是太濃郁,前面要拉回來就難了。
而 Spendor D7.2 雖然聲音比較清爽,表現起樂團的氣勢仍有可觀。無論是第二樂章那沉重又強烈的弦樂齊奏,或者是第三樂章那活潑的、急駛的演奏,它都能展現出相應的能量感,不教音樂變得單薄。特別是在第二樂章,聽過前面那濃厚強烈的弦樂提問之後,再聽到樂章將盡處的靜謐安詳,其間音樂的表情變化,實在迷人。而在第三樂章裡那些華彩般的演奏,那層次聽來清清楚楚,音樂的組織與紋理都得無隱地被一一揭示,Spendor D7.2 的透明度,真好。
豐富的訊息量,輕鬆帶出畫面感
誠如前文所提,Spendor D7.2 自然開放的氣質,在表現自然樂器和人聲演唱時,尤其能顯得其妙處。以「Blue Coast Collection: the E.S.E. Sessions」為例,當中歌手的歌聲不僅凝聚成形,有著鮮明的音像感,豐富的訊息量,更輕鬆帶出了畫面感。歌手的聲嗓特質也表露無遺,不管是 Keith Greeninger 那略帶沙啞的鄉村腔,還是 Jane Selky 的甜美腔調,再或是 Jose Manuel Blanco 滄桑的西語演唱。Spendor D7.2 都是以清晰而明亮的畫面,把那些歌手帶到眼前。聲腔,不僅是歌手那一個人的標誌,也是音樂詮釋和表現的手法。能把錄音中各種聲腔的變化說清楚,對音響系統來說是很重要的事,能做多少,所能帶來的音樂感動就有多少。聽 Jose Manuel Blanco 在「Lilianna」結尾處的那個喉頭顫動,那真是把愛情說得透了。
至於專輯裡多的是 acoustic guitar,各把吉他的聲音特質也都不一樣,D7.2 說吉他也是說得一把罩,那些琴箱共鳴、左手指腹擦過琴弦的聲響、琴弦用力撥動後的振動感等,無不清楚。於此,你也會感到 D7.2 的速度反應。速度快,吉他聽起來就會鏗鏘有力;它,就是這個味。而這張專輯最末所收錄的短曲,是低音提琴的拉奏,Spendor D7.2 以一種爽朗的、解析的手法,表現這把巨大的低音提琴。聲音不是一味地往下鑽,而是提供多而又多的訊息,讓粗礪的聲響,透過振動和摩擦清楚地表現出來。
鼓聲強而有力,爽脆帶勁——聽搖滾也處處精彩
看起來,Spendor D7.2 斯斯文文的,然而,放起搖滾樂,它還是處處精彩。例如,放起 Guns N’ Roses 的「Don’t Cry」,開頭以吉他 riff 作導奏,爾後加入貝斯的支撐和低聲哼吟,鋪陳得差不多了,鼓聲就跟著進來,在鼓聲的提示下,主唱 Axl Rose 歌聲響起,說起這個愛到深處全是淚的故事。這短短的開頭,一聽,就知道對了。D7.2 的層次清楚,聲線獨立,而明朗亮麗的音色,更把色彩豐富的電吉他表現得讓人激賞。電吉他與人聲主導著歌曲的發展,但是電貝斯的支撐是和聲豐厚的根源,再配上鼓組所鋪墊的節奏並所強化的情緒,歌曲張力就此展開。鼓聲強而且有力,在 D7.2 上聽見的 snare 套鼓爽脆帶勁,聽起來相當過癮。而在「November Rain」裡,鋼琴的序奏,為這首抒情搖滾經典添加了幾許古典氣質。漫長的序奏,在鋼琴、鼓聲、電吉他、合成器相繼堆加下,凝結出的情緒濃烈而抑鬱。D7.2 讓這歌曲聽起來既多彩又富活力,那吐放的情緒更是激烈。誰道英國喇叭就一定得是紳士?就算是紳士,就不能褪下外套、扯開衣襟狂放一下嗎?
一則以幸,一則以憾
聽完 Spendor D7.2,我心中開始矛盾,一則以幸,還好我當時沒聽到 D9,不然我最後要選買喇叭可就難辦了;一則以憾,可惜我到現在才聽到 Spendor 的 D-Line,這種放起各種音樂都有模有樣的好喇叭,相見恨晚啊!
器材規格
型式:3單體2.5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單體:22mm LPZ軟半球高音 x1、180mm EP77 中音 x1 、180 mm Kevlar低音 x1
頻率響應:29Hz~25kHz
靈敏度:90dB
阻抗:8 ohms
分頻點:900Hz、3.2kHz
建議擴大機功率:25~200W
最大承受功率:200W
尺寸:980 x 192 x 333 mm(HxWxD)
重量:21.2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