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飞天入地的平价好音箱:听佳音T+A Criterion S2200 CTL 落地音箱
2023/7/10 11:46:06
|
T+A创立于1978年,创立者Siegfried Amft。当年采用T+A这个商标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融合,T是Theory,A是Application。如果您上网Google T+A,一定找不到,因为那个+字无法搜寻。所以如果您要上网找T+A,请记得要打TA Hifi。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当初T+A是以设计制造音箱起家的,他们早在1982年就研发自己的传输线式音箱,后来他家的传输线式就命名为CompensatedTransmission Line(CTL)。1984年,他们推出自家的静电音箱,继之发展成为半主动式静电音箱,一直到前几年才停产,从那年开始也着手研发电子产品。在1986年,T+A才第一次推出扩大机产品。有关T+A的历史,请参阅我在音响论坛285期(2012年6月)所写的原厂采访。
40周年产品
2018年刚好是T+A成立40周年纪念,为此今年五月慕尼黑音响展时,他们推出40周年纪念产品,包括新的Criterion三型音箱,以及M40 HV单声道后级。有关M40 HV单声道后级,我已经听过一次,不过还要更进一步聆听,所以暂且按下,这次要写的就是新的Criterion系列中的最大型音箱Criterion S2200 CTL。
目前T+A的音箱共有五个系列,从上到下分别是Solitaire系列、Talis系列、Criterion系列、Pulsar 20系列以及K-Loudspeaker。Solitrire系列目前只有一款同名音箱,称不上是系列了。Talis则有S300落地式与R300书架型二种。Criterion系列则有三款,分别是S2200 CTL、S2100 CTL,以及S2000 CTL,全部都是落地式。Pulsar系列也只有二型,分别是落地式的ST20与书架型R20。至于K系列则是设计来搭配他家AllIn One器材,都是书架型的音箱,有二款,CMActive与CMActive Mini。
以此为准
多年以来,CriterionCTL系列一直是T+A音箱产品的中坚,您知道Criterion是什么意思吗?准则的意思。也就是说用来评断某些东西的标准,可见当年T+A对这个系列的看中。此外,Criterion还有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它的售价是很合理的,许多人都可以负担,并非高价到摸不起,一直到今天都如此。对比许多愈来越贵的音箱,T+A的Criterion更显其价值。
Criterion S2200 CTL的外观并没有特别的绚丽,而是规规矩矩的瘦高造型,如果近观,就会发现原来正面二侧是有斜角的,而且高音单元、中音单元、低音单元的周围特别削切成浅浅的号角,根据说明书,这就是他家所谓的OrganicBaffle。瘦高箱体以HDF板制成,底下有坚固的撑高底座。为何要撑高?因为底下有长方形低音反射,传输线式的低音反射孔出口就在底部。CriterionS2200 CTL的外观处理有六种选择,不过目前台湾进口二种,那就是HighGloss Carbon与OakWhitewashed。前者看了会以为是碳纤维箱体,后者则很有自然温暖的味道,当然那只是表面的木皮而已,箱体是由HDF与MDF(内部管道)做成。
在箱体背面,可以看到有左右二排10个软塞子塞住的地方,其实那是美化螺栓之用。螺栓?是的,从箱体后面以10根长长的金属棒把面板与背板紧紧箍起来,让整个箱体的震动降低。根据原厂表示,这10个螺栓未来可能会看不到,他们想用别的工法来美化。
Criterion S2200 CTL的外观很正常,瘦高造型底部一个很稳的脚座,箱体除了左右二侧有斜角之外,其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自己制造单元
在正面,可以看到一个150mm中音单元在最上面,往下是一个25mm软凸盆丝质高音单元,再往下则是二个220mm低音单元。为何中音单元要放在最上面呢?其实应该说为何高音单元要放在比较低的位置?这是为了配合一般人沙发的高度而做的设计,高音单元如果能够与聆听者耳朵齐高,耳朵接受到的高频响应与扩散角度就会越平直。这几个单元的分频点是200Hz与2kHz,这是一般少见的分频点。如果注意看,会发现新版Criterion中音单元与低音单元的振膜采用PP材质,不过上面是印有浮凸的光芒纹路,这跟以前他们把振膜先割开几条斜切口再黏起来的作法不同。其实,无论是浮凸的光芒纹路或斜切,它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提升振膜的刚性,同时也破坏振膜内部的共振,让振膜可以做更佳的活塞运动而不变形,不共振。
再来,请注意看那个中音单元尺寸,那是150mm,也就是6吋中音单元,这个单元不小,为的是配合分频点而采用的,因为管的频域比较低。或者说,因为分频点设在200Hz与2kHz,所以特别去发展出这个尺寸比较大的中音单元。读者莫要忘了,T+A的单元也是自己厂制的,不过它们并非从振膜、弹波、框架等等组件都自己生产,而是开出规格去请第三方制造,送回德国厂内由他们自己组装完成。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也够资格说是自己制造的单元。
请注意看中音单元尺寸,那是150mm,也就是6吋中音单元,这个单元不小,为的是配合分频点而采用的,因为管的频域比较低。或者说,因为分频点设在200Hz与2kHz,所以特别去发展出这个尺寸比较大的中音单元。
分频点独特
到底分频点200Hz与2kHz有什么玄机呢?先说2kHz分频点,这么低的分频点距离人耳比较敏感的3kHz-4kHz比较远,让人耳对于分频点附近的失真感受没有那么明显。当然,也因为中音单元是150mm,尺寸这么大的振膜要再生到3kHz、4kHz比较勉强,所以分频点也不宜订在高过3kHz。您看,这就是取舍问题。
至于底下那二个220mm的低音单元能不能用更大的尺寸?当然可以!不过没有必要。为什么?不要忘了CriterionS2200 CTL是传输线式设计,这种设计的特色就是能够把最低频域再往下延伸,用二个220mm低音单元就够了。如果更大的低音单元,例如300mm,不仅箱体宽度还要增加,300mm直径的音箱单元也比220mm更难控制,成本也可能更高。所以,既然能够用传输线式设计来获得想要的低频量感与下沉能力,就没有必要采用更大的低音单元了。或许您要问,既然可以用传输线式的设计来获得更低沉的低频,那么可以用更小的低音单元如110mm吗?不能!传输线式的设计只是能够「帮助」而已,音箱单元原本的性能还是不能差太多,如果音箱单元本身的共振频率太高,还是无法获得够低的频域。
为何高音单元要放在比较低的位置?这是为了配合一般人沙发的高度而做的设计,高音单元如果能够与聆听者耳朵齐高,耳朵接受到的高频响应与扩散角度就会越平直。
传输线式设计
传输线式低频延伸的程度视箱体内传输管道的长短而定,传输线式的管道长度通常以四分之一波长理论来计算,例如假若想要让音箱达到20Hz频域,那么管道的长度就要有20Hz波长的四分之一。20Hz波长是约17公尺,17公尺的四分之一就是4公尺多一点。
让我们来看CriterionS2200 CTL的带宽,规格上写22Hz-35kHz,不过没写衰减多少dB?我们先假设衰减幅度很低,相信可达22Hz,那么依照四分之一波长理论,其内部传输线式的管道长度大约也要有4公尺长。Criterion S2200 CTL的高度只有120公分,所以这条4公尺的管道当然是要折迭的。不仅是要折迭,这条传输线管道还必须是密闭的,内部要有适当的吸音材料,而且是前大后小的,也就是低音单元背后这端要大,出口端要小,形成由大慢慢变小的横切面。您看,就是因为传输线式管道的制造那么麻烦,所以明知可以将低频往下延伸,但也只有少数几家音箱厂这样做。
几十年前,传输线式的音箱听起来普遍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低频好像会拖着一条尾巴,反应比较慢,而且会让人觉得低频的控制力不佳。其实这是因为没有把传输线管道真正做好所致,现在我所听过的传输线式音箱,其低频的速度反应都很快,而且控制力也很好,包括CriterionS2200 CTL亦然。不过我也要说,如果从T+A的目录说明中的图标来看,他家的CTL传输线式管道看起来并没有四分之一波长那么长,不知道是否图示简化了?还是另有不同的设计?
Criterion S2200 CTL的背面没有低音反射孔,它是传输线式设计,反射孔设在音箱底部,朝下喷出气流。
低音单元共振点低
传输线式设计还有一项要求,那就是低音单元的共振点(也就是最低截止点)跟箱体的设计必须相互配合,否则无法克竟全功。这种单元需要有很强的磁力系统,长的冲程,大功率承受能力。为此,CriterionS2200 CTL的220mm低音单元采用厚重的铝铸框架、超大的磁铁、强劲的悬边与弹波,还有不容易变形的振膜。其实,不仅低音单元是这样做的,那个150mm中音单元也是依照这样的要求去做的,所以能够承受200Hz-2kHz乐器、人声出现最频繁的频域。
Criterion S2200 CTL还有一个专有名词Constant Directivity,如果翻译成中文,可以是恒定的指向性。这是指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安装处都有刻出一个浅号角形状,可以产生恒定的声波扩散形式,让音像更为清晰。其实CriterionS2200 CTL的低音单元也有浅号角,但是却没有被列入恒定的指向性中,可能是因为200Hz以下的波长很长,这个浅号角的作用已经降低,只是作为面板美观一致性的设计吧。
最后一个专有名词是FastSignal Response FSR,这是指Criterion系列的分音器都是三路分音,分音器零件安装在双面电路板上,拥有快速的讯号反应。说明书中并没有提到使用什么品牌的分音器组件,以T+A三十几年做音箱的经验,可能是采用最适当的组件,而非一般所谓的发烧组件。
自家产品做搭配
聆听CriterionS2200 CTL的场地在此间代理商钛孚音响的聆听室,搭配的讯源是自家MP-2500RSACD/CD唱盘,扩大机则是自家PA-2500R合并扩大机。这部SACD/CD唱盘其实是一部多功能数字讯源,您想要的数字流、串流、甚至数字广播DAB都有。它的进出抽屉与雷射读取系统都是自家完成,抽屉由左右滑轨滑出,读取系统另外有基座,与滑轨分离,达到抗震效果,以及日后维修的方便性。
而PA-2500R则是一部每声道输出140瓦(8欧姆)的合并扩大机,它可承受到2欧姆负载,每声道输出高达560瓦,难怪驱动起灵敏度89dB的Criterion S2200 CTL易如反掌。
我到钛孚音响聆听室时,CriterionS2200 CTL已经摆好位,从地上标示多种音箱摆位的记号,以及CriterionS2200 CTL所摆的地方有精细的标示来看,钛孚已经反复做过多次音箱摆位。我坐在沙发上,开始聆听钛孚平常播放的CD,听过几首之后,我发现坐在沙发并不是我心目中的最佳位置(可能是钛孚心目中的最佳位置)。为什么?因为坐在沙发上,听不到我想要的清晰层次感与乐器定位感,还有凝聚的形体。为何会这样呢?难道音箱或搭配的器材不好吗?线材不佳吗?不!线材都是Siltech,加起来比器材贵,不可能不好。音箱不好吗?也不是,一般的音箱也都能听出我所要求的层次感与定位感。问题出在于反射音太多。
钛孚聆听空间天花板是吸音矿纤板,脚底下铺地毯,这二个面的吸音是足够的。而音箱后墙则摆满蒙上布的二次余数扩散器,这些扩散器主要功能在于扩散中频段,外表的蒙布顶多吸收一点高频段反射音。重点是左右二侧墙那么大片,但都没有适当的吸音装置,当我们耳朵听到太多的反射音时,就会模糊了层次感与定位感,乐器人声形体也无法凝聚成形。想要听到清晰的层次感、定位感,乐器人声形体凝聚实体,就必须适当降低反射音。
Criterion S2200 CTL的高音、中音、低音单元都是自家制造的,高音是软凸盆振膜,中音单元与低音单元振膜都有自家独特的浮凸纹,藉此来强化振膜刚性。
降低二侧墙反射音
钛孚这个聆听空间一切都固定了,不可能因为我而去布置左右二侧墙的吸音装置,所以我的做法是:将聆听位置移得更靠近音箱。我稍微观察了一下,如果我把聆听位置移到大茶几之前,缩短了音箱与聆听位置之间的二侧墙面积,而且刚好钛孚在聆听位置与音箱之间的二侧墙中段摆了桌子(左右二边对称),桌上都摆了一套T+A的小音箱与器材,虽然这些不是吸音材料,但也可稍微起一点吸收与扩散声波的作用,比光秃秃的墙面还好。所以,我估计坐在大茶几前面的位置聆听时,进入双耳的反射音量降低了,我想要的层次、定位、深度、乐器形体与饱满强劲的低频应该都会显现。
果然,我拿了小木牙凳坐在大茶几前面听时,我想要的那些东西都浮现了,虽然不是最佳状态,但已经可以让我评断CriterionS2200 CTL的各种表现,现在我可以放心开始聆听我带去的CD了。
我先来些比较客气的,和缓的小编制音乐,听的是「爵乐女伶的慢板」第二张。一开始SarahVaughan「MyFunny Valentine」那软Q丰富的低频表现与温暖低沉的嗓音马上获得我的注意,这张CD我已经很熟了,Criterion S2200 CTL能够发出这样的声音,表现真的不差。而第二首Stan Getz的萨克风斯温暖、磁性、还带着丰富的气流摩擦管壁的沙沙嘶嘶声,非常迷人。光是这二首曲子,就已经让我窥知CriterionS2200 CTL在中频段与低频段的表现不是瘦高型,而是丰满宽松型,它的体积并不大,但是所发出的中频段、低频段丰富的量感却有如体积大二倍以上的音箱。
钛孚聆听室的沙发并不是我心目中的最佳位置,将聆听位置移得更靠近音箱,缩短音箱与聆听位置之间的二侧墙面积,两侧墙进入双耳的反射音量降低了,层次、定位、深度、乐器形体与饱满强劲的低频才会显现。
弦乐四重奏让人满意
接下来我听弦乐四重奏「AQSF Journey」。听四重奏的用意有几个:第一、听听看高、中、低三频段是否平衡?第二、听四把弦乐器的和声是否够美?第三、听这些弦乐器是否有弹性?第四、听这些弦乐器的音质、音色、演奏质感表现。跟在我家相比,这张弦乐四重奏在中频段有一点过浓,不过还可以接受。而高频段是柔美内敛够甜够光泽的表现,相当不错。至于低频段,大提琴的弹性能够显现出来,而量感稍微有点多,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总之,CriterionS2200 CTL唱起这张弦乐四重奏是可以让人满意的。
接著来我就不客气了,我想要了解CriterionS2200 CTL的耐操程度,先拿出张燕清的「断魂泪」。这张CD属于新派台语歌曲,伴奏与节奏绝对是摇滚乐级的,开大声听它可以了解CriterionS2200 CTL是否够强够壮,面对强劲的电Bass与脚踩大鼓、小鼓而不畏缩。从第一首「断魂泪」一出,我就发现CriterionS2200 CTL虽然体积不大,但却非常耐操,那二个低音单元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大动作,但却能够完整的把录音中的各种低频清楚表现出来,而且低频的解析力与辨识度很高,不是那种混在一起的低频,而是各种低频效果都可以清晰分辨的。
张燕清是台语歌曲创作大师,他写的曲调不同于传统台语歌曲的和缓线条,反而是处处悬崖峭壁,出人意表,但却很好听。这张「断魂泪」是他的第一张专辑(第二张专辑则是「神仙人」),听起来很摇滚,又有特别深沉的情感,可惜现在很难买到了。
一首一首听下去,我还发现CriterionS2200 CTL的声音很扎实,不会因为伴奏复杂、音量大、冲击性强而显出崩溃的窘境,一切的声音都是清清楚楚的,强而有劲。再来,从那么复杂的乐器伴奏中,CriterionS2200 CTL显出了它的强项,那就是解析力。如果音响系统的解析力不佳,这张CD听起来只会觉得吵死人,会吵的原因可能是单元失真了,还有解析力欠佳,让各种细微的伴奏混成一团。而CriterionS2200 CTL的单元挺得住强大功率的冲击,所以即使是高音,也不会让人觉得刺耳。而中频的饱满与低频的清晰更一直保持着,加上很好的解析力,让这张「断魂泪」完整的表现出作曲、编曲、演唱、录音所要呈现的感人力量。您知道吗?朱总坐在我后面,听到感动极了,他说这张CD的歌曲、歌词、音响效果都太感人了。其实也是因为整体音响效果表现好,让音乐的感染力更强。
低频表现惊人
听过张燕清的「断魂泪」之后,打铁趁热,拿出「WendeChante」,这张现场音乐会的录音也是超猛超爆的,开大音量听,简直有如置身小巨蛋。「Wende」的动态对比超级大,女歌手小声的唱歌才刚结束,马上庞大强劲的低频、钢琴有如海啸直奔而来。强弱对比这么大的录音,开小声听很多地方不够劲,开大声听很多地方又怕挺不住。
Criterion S2200 CTL唱起这张CD表现如何?第一、中频人声挺得住,很清亮、很干净,饱满又强劲,可以感受到失真极低。第二、强烈的冲击挺得住,因为那一波波强烈的冲击中还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而不是脏脏的、浑浑的。第三、低频段的控制力很棒,下沉能力很强,这可以从第五首改编的「ComeTogether」中那异于常规的低频录音得到验证。听过「Wende」,我开始佩服T+A设计、制造音箱的能力,老实说以前我只是把焦点放在他家扩大机上,音箱很少关注,万万没想到这种中价位的音箱也能表现得那么好,真是低估了T+A的音箱实力。
接下来是BIS出版的那张以钢琴、打击乐伴奏为主的「布兰诗歌」。这首曲子的考验点在于强劲的大鼓,还有钢琴,以及内中的各类打击乐器,此外当然是合唱团的层次、清晰程度。老实说CriterionS2200 CTL让我听得又饱又醉,一开始的强劲大合唱、震撼人心的大鼓声、还有许多打击乐器交织成强烈的音浪直冲而来。一次又一次让人提心吊胆的大鼓猛捶低音单元,一层又一层铺天盖地而来的合唱彷佛想撕裂音箱,这是我听过体积最小的音箱能够表现得那么震撼人心,真是不简单啊!
音乐规模感庞大
听到CriterionS2200 CTL能够抵得住那么强烈的冲击,我忍不住又把电影「见龙卸甲」那首「五虎封将」拿出来测试CriterionS2200 CTL。这首曲子没有「布兰诗歌」那么难对付,但想要再生那磅礡的气势也不容易。在此我要说,CriterionS2200 CTL所展现出来的庞大气势、宽广音场、扎实的乐器人声,在在都让我惊讶,而且音像是那么的清晰浮凸。我惊讶的不仅是CriterionS2200 CTL的表现,还有负责驱动的综合扩大机PA-2500R,它只有140瓦,但是却能送出那么庞大的声音能量,而且不是射后不理,是能够紧密抓住控制的。
听过几张动态范围大,声音能量强的严苛大考片之后,我要来听温柔的,挑出台湾菁英艺术家三重奏团的「薪传」。此处有钢琴、小提琴、大提琴,这三样乐器能否表现出美质?能否有够平衡的量感,能否有很美的和声就是我要听的重点。此时,CriterionS2200 CTL由雄狮转为温驯的小鹿,文文静静的唱出很平衡的三重奏,那钢琴的音粒不会过于沉重,而是活生有弹性的,而且不失实体感。小提琴的声音很有光泽,线条饱满,不会尖不会瘦。大提琴的嗯嗯鼻音有点浓,但细微的擦弦质感与颤动感听起来不错。更棒的是高中低三个频段并没有过度的偏向,高频是比较内敛的,中频饱满,低频再多些,虽然CriterionS2200 CTL的外观是瘦高型,但实际发出来的高中低频却是类似金字塔型的。
整体平衡性佳
再听苏显达那张「古典台湾风情」,同样的,小提琴光泽够、水分足,而且甜甜的。而钢琴的低音键弦振感丰富,规模感大,高音键则是铿锵有劲,好像一粒粒连珠弹出。虽然这张CD只有小提琴与钢琴二样乐器,不过高、中、低频段却都已经涵盖,可以验证CriterionS2200 CTL的整体平衡性。
Criterion S2200 CTL是传输线式设计,宣称低频可以下到22Hz,是否真的这样呢?我拿出Gary Karr的「Audiophile Selections」来验证,这张CD是低音提琴与管风琴、钢琴为主角,低音提琴的最低音域大概是41Hz,不算太低,不过管风琴与加键钢琴可以低至20Hz以下,应该够资格测试低频往下延伸的能力。我一首一首的听下去,CriterionS2200 CTL的低频的确很沉,并没有沉到一半被截断的感觉,而是很自然的一路往下沉。我无法判断音乐中的管风琴低频最低是多少Hz?但以直觉的听感来说,绝对是够沉的。至于低音提琴的表现能力,我认为在粗犷的表现上是够的,不过如果能够更柔婉些,会更迷人。
男女高音轻松过关
测试过低音提琴与管风琴,我拿出大考片,那是李泰祥的「自彼次遇到妳」。这张CD包括几位男高音与女高音,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伴奏(吉他份量不重),是检测音响系统的好录音。怎么检测法?很简单,听起来会吸引您一直往下听,那就是不错的音响系统。反之,如果觉得男高音、女高音听了会想掩耳,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的声音又不美,硬硬尖尖的,那就不对了。
Criterion S2200 CTL的表现如何呢?第一首李泰祥与其弟子二种男高音很接近,但可以分得很清楚,而其他女高音的嗓音特质也都可以清晰明办,不会弄不清楚是哪个人在唱歌,显然CriterionS2200 CTL的音色辨识能力是够强的。而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呢?很真实,可以显出木头味,不会尖锐紧绷,光是这样的表现就不容易了。虽然CriterionS2200 CTL唱这张CD的表现不是我听过最好的,但是以这样的价钱来说,的确是没得嫌了,大部分人听了都会满意。
低频基础雄厚
最后我要来二首管弦乐,都来自我们出版的「超越巅峰200击」,一首是海登「惊愕交响曲」,另一首是普罗高菲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前者要听的是管弦乐的整体平衡性,后者是考验低频表现力的乐段。果然,CriterionS2200 CTL的平衡性很好,细致的弦乐与掺杂在里面的管乐都融为一体,不会突兀,而且能够感受到弦乐的细微波动,不是死死的那种。当定音鼓出现时,CriterionS2200 CTL所表现的中低频段很扎实、很稳定,很有弹性,这也是我喜欢的表现,没有把定音鼓膨胀得有如大鼓。
而听「罗密欧与朱丽叶」时,音乐中的大鼓跟前面定音鼓的表现完全不同,那是有如滚雷般却又清晰的大鼓,丰沛的大鼓筑起一层厚厚的低频基础,稳稳托住上面的管弦乐,营造出庞大的音乐规模感与宽深的音场。同样的,我再次感受到CriterionS2200 CTL所发出的管弦乐庞大规模感远远超过其形体给人的期待,而且承受功率的能力够强,没有听出什么单元失真导致的尖锐吵杂。
可以上天入地
很多人经常在说音响器材越来越贵,买得起的人很少,这在某些顶尖器材领域是事实。可是,怎么很少人把眼睛往下看,看看T+ACriterionS2200 CTL这类价格不算贵,但全面表现能力却非常好的器材呢?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因为价格而刻意忽略,甚至看不起这类音箱或扩大机,认为这样的价格出不了好声。错了!我相信很多像CriterionS2200 CTL这样的器材都能够发出好声,问题大部分出在使用者自家的聆听空间把声音扭曲得太厉害,但自己却又不承认而已,所以最终这类价格平实表现能力又够好的器材都被当作代罪羔羊。我希望大家睁大眼睛来看T+A Criterion S2200 CTL,您不必过分期待它是最好的音箱,但以这种价位而言,Criterion S2200 CTL的确是可以上天入地的。
T+A Criterion S 2200 CTL落地音箱规格:
额定功率输出:250W
音乐功率输出:330W
阻抗:4 Ohms
频率范围:22 - 35000 Hz
灵敏度:89 dB
低频驱动器单元:两只直径220mm
中频驱动器单元:一只直径150mm
高频驱动器单元:一只直径25mm
分频点:200 / 2000 Hz
外形尺寸:120 x 27 x 40 cm (包括接线柱),125 x 39 x 46 cm(包含底座)高度x宽度x深度
重量:42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