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稀有的旷世钜作-Siltech Pantheon纪念喇叭
2016/6/25 17:25:45
|
2007年8月,Siltech首度在香港音响展让Pantheon原型机登场,吸引众多音响爱好者关注。2007年9月,全球五十馀位专业音响媒体评论者齐聚荷兰Siltech原厂,欣赏Pantheon喇叭的处女秀。2008年1月,Siltech在美国CES正式展出完成版Pantheon。2008年2月,Pantheon正式登陆台湾。从无到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Pantheon,却已经耗费Siltech将近三年的时间研发,反覆修改琢磨。
全球限量39对
下笔之前,反覆思量,因为Pantheon珍贵之处是难以置信的限量生产。Siltech创立25年以来,从来没做过喇叭,Pantheon是有史以来第一款挂上Siltech招牌的喇叭,主事者Edwin ven der Kley亲自操刀,耗费近三年研究,但最后他却决定Pantheon仅生产40对。第一对编号为「00」,将永久保存在Siltech原厂作为专属参考喇叭,所以全世界各个市场可以分到的数量仅有39对。Siltech原厂网站登记有案的代理商就有28家,平均分配一个代理商拿不到2对,你说,台湾能分到几对?所以在下笔之前,我很担心评论刊登之后,不要说读者买不到Pantheon了,甚至以后想在音响展上面试听的机会都没有。
最后,我决定还是把我试听Pantheon的经验和心得,写成完整的试听报告。原因之一是Pantheon的声音表现实在太棒了,原因之二是即使未来听到Pantheon的机会不多,但我们还是可以期待Siltech量产版的喇叭问世,而量产的Siltech喇叭将延续来自Pantheon的技术。我们可以说,Pantheon是Siltech的第一对喇叭,但绝对不是最后一对,Edwin已经预告2008年底打算一口气推出5款Siltech喇叭,等级当然不能和Pantheon相提并论,但技术却完全是Pantheon的向下延伸。
在撰写试听报告之前,我已经写过Siltech老板Edwin的专访,当中详述Pantheon的设计特点叙述,这裡就不再重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回头去看专访。不过,在专访稿当中描述的多是细节,尤其是静电振膜如何设计、中音单体如何创新、低音单体怎麽特殊装设……等等,在我追踪Pantheon的过程中,故事比技术还要精彩。
2007年8月首度亮相
为何文章一开头,便像流水帐一般把Pantheon问世的历程条列出来,因为除了荷兰原厂的首演发表之外,其他能见到Pantheon的场合我都在现场。第一次见到Pantheon,是2007年8月的香港音响展,香港代理商向Siltech争取全球首度亮相,炒热话题。在香港音响展上,Pantheon搭配全套Krell顶级Evolution系列前后级,堂堂八件式组合,即使湾仔会议中心的空间宽阔、挑高超高,Pantheon在纯A类大功率驱动下,依然轻鬆自在,展现出超乎想像的庞大音乐能量,几乎可以和4件式设计的大喇叭相提并论,第一印象便极为深刻。
在香港音响展登场的Pantheon并不是最后完成版。去年香港音响展和台湾音响展的时间很接近,Siltech台湾代理商没有去香港实地考察Pantheon,我回国之后,直抓著我究竟Siltech新推出的喇叭好不好?我说会展中心空间很大,Pantheon摆在裡面看起来个头不大,但用大功率驱动却展现出庞大的音乐气势,是非常有实力的喇叭。此间代理商更关心的是:Pantheon究竟好不好看?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外观的审美标准人人不同,我的回答是:比照片好看。那时候Pantheon的「原型机」,和现在的完成品有许多细节不同,譬如静电振膜和中音单体独立音箱构成的上半截,和低音音箱中间的连接柱,高度修改过了,看起来更协调。简单讲,从07年8月初亮相,到08年2月正式引进台湾,这半年期间Siltech还为Pantheon的细节做了许多修改。第一次聆听Pantheon,气势宏伟庞大不在话下,但是香港音响展的人潮汹涌,很难细细品味,只觉得Siltech新喇叭实力不凡,值得好好研究。
音质细腻、气势雄伟不凡
第二次见到Pantheon则是08年的CES展,这时候已经是完成版了。CES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性电子展,Edwin自然非常忙碌,我几度到会场都没机会好好聊。这样也好,Edwin去忙生意,我安心听声音。在CES现场,Siltech搭配了dCS Paganini三件式SACD唱盘,扩大机则选择CAT旗舰前后级,都是真空管机,在Venetian的大套房裡,空间竟然还有些不够吞吐,Pantheon庞大的音乐能量,简直要破门而出。我趁著等Edwin的时间,坐下来聆听大约半小时,比起我在香港听到的印象,Pantheon气势依旧,但细节似乎更为细腻,中高频相当轻鬆,我试著用「马勒第一号交响曲」以大音量播放,Pantheon雄伟之姿,确实惊人,但Venetian的空间稍小,显得低频量感太多了。
08年的CES展时,Siltech Pantheon庞大的音乐能量,简直要破门而出。
等Edwin忙完,我问是不是扩大机抓不住Pantheon的低音,所以量感有些不平均?Edwin说Pantheon的静电振膜可以调整角度,所以最好的位置是在前排的沙发椅,而我聆听置是Venetian套房的中后段,地板高度比前半部高了一点,所以高音衰减太多,相对显得低频有些过量。难道Pantheon这麽难摆吗?并非如此。Venetian的套房虽大,但地板高度前后不一,我坐下来的位置,确实是俯瞰喇叭的角度,不利于高音,所以是我听的位置不对。Edwin请我坐在前排沙发上面再听一次,同样是马勒,音量依旧放胆开大,听起来完全不一样,中高频的音质漂亮极了,整体喇叭有著均衡的演出,那种音乐包围著聆听者的感受,就像是用全身去聆听,情绪完全融入音乐当中。这是我与Pantheon的第二次邂逅,印象深刻的依旧是庞大气势,但两次都在音响展上面试听,参观者四处走动,不时还会聊天讨论,掩盖了许多音乐细节。
在CES展上,Edwin已经预告了Pantheon引进台湾的时间,大约是CES之后一个月。农曆年过后,钛孚便通知Pantheon将在2月底入关,而Edwin夫妇也将来台举办发表会,地点选在日月音响。我自然也是发表会受邀者之一,但我还有额外的任务,就是全程担任翻译。要现场翻译,事前准备功课不能少,所以我在Edwin来台的几天时间,在专访之外有很多讨论Pantheon的额外时间,也瞭解Pantheon设计的诸多细节。
精心佈局、缜密计算
Siltech在Hi End音响线材的世界裡,俨然已是一方之霸,但是在喇叭的领域上,还是新鲜人,Edwin瞭解要将Siltech在音响界的商誉延伸到喇叭产品上面,势必要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但从零开始的设计,并非一蹴可及,Siltech先在白纸上画出各式各样天马行空的想法,然后逐步把基本元素合起来。最原始的Pantheon,就已经决定使用静电高音搭配动圈式中音与低音,并且採三音路独立音箱设计,然后再将三个频段绵密地衔接起来。
从Edwin秀给我看的设计草图,就可以看出设计喇叭有多难。看似简单的单体固定,要用怎麽样的螺丝,才能达到最高的效果,而且不会造成额外的谐振,引起失真。「魔鬼藏在细节裡」这句话,套用在Pantheon身上一点都没错。喇叭音箱装上了单体,随著单体运动,整个箱体就是谐振体,如何控制谐振,消除音染,Pantheon大到箱体材料、结构,小至简单的螺丝钉,每一处都精心佈局、严密计算。
从草图到试做,Edwin选择了Comsol模拟软体,输入所有相关的参数,模拟所有可能的状况,包括单体、箱体,以至于空间声响(Room Acoustics)。整个Pantheon的设计,就是如此从许多想法组成后,由Comsol软体计算,然后试做、修改、模拟、试做、修改,反覆进行。
将艺术与环保融入喇叭设计之中
懂技术的Edwin,知道Siltech设计喇叭还有一项不足之处,他长年以来身兼老板与技术者,懂音响虽多,但如何将艺术融入喇叭设计当中,却是外行。为了让Pantheon拥有工业设计与艺术内涵,Edwin邀请英国传统艺术中心(traditional Arts)的Designspark小组,参与最后一段Pantheon的外观设计。这代表在实际声音表现符合Siltech的标准之后,Pantheon还需要让传统艺术中心的艺术家来修改外观。传统艺术中心是由英国威尔斯亲王基金会所设立的非营利组织,邀请学有专精的艺术专家或学者来此工作,以保护传统艺术为职志。
当Pantheon完成声音的製作之后,Designspark加入外观的修饰。Designspark设计小组总共做出5种外观的提案,箱体尺寸都相同,但细部变动,外观看起来气质都不一样。譬如正面看Pantheon,可以看到椭圆型皮革装饰,那是荷兰Hulshof出品的Bolero牛皮,又像是Pantheon外表光可鑑人的钢琴烤漆,选用与宾士车一样的Akzo Noble烤漆,经过8层烤漆,反覆打磨,不仅让Pantheon的表面完美无瑕,还要能经久不变质。Siltech强调,Pantheon所使用的所有材质,不仅可以耐久不变,还全部符合环保要求,为地球永续环保尽一份心力。
连续数日break-in未见成效
两度邂逅Pantheon,再加上Edwin亲自来台举办产品发表会解说,我对Pantheon在台湾的首演可真是期望越来越高。2月底在Edwin夫妇抵达台湾前的週末,钛孚通知我,Pantheon已经进驻日月音响了,迫不及待立刻赶到日月,喇叭才刚拆箱装好。每声道重量将近150公斤的Pantheon,装箱分为上下两部份,以利于搬运,组装时把静电振膜和中音音箱状似「指挥艇」的上半部,对准四个金属支柱装上去即可。底座部分设置了角锥,可以调整高度,即使Pantheon组合起来颇重,还是可以转动角锥,调整喇叭水平。这些调整的细节,可说面面俱到。
不过Pantheon刚开声时,我却皱了皱眉头,当时搭配了Ayre MXR后级驱动,300瓦的输出功率理当充足,但Pantheon似乎有些放不开,没有我在香港和CES听到的庞大气势。在场的人只有我听过Pantheon,但日月和钛孚的工作人员都是Hi End音响的老手,也觉得声音没有预期的好。我们当时心裡想,大概是喇叭刚飘洋过海而来,所有的零件都很新,需要一点时间来熟化,于是请日月来个24小时马拉松break-in,週末都让Pantheon暖身。
放假过后,我又回到日月,这时候换上了Halcro DM-10前级与DM-88后级,讯源依然是Ayre C-5xe。经过週末两天半的磨合,似乎对Pantheon还是不够,但发表会在即,大家都颇为焦急,不是担心Pantheon实力不够,而是首演不能让参加者留下好印象。
让Pantheon脱胎换骨的「特异功能」
这时候Edwin出现了,一曲帕格尼尼小提琴奏鸣曲尚未播完,Edwin便说要做一些更动。本以为Edwin应该也听出Pantheon尚未进入状况,打算动手调整喇叭摆位,但Edwin却请工作人员把后级关掉,借了一支一字螺丝起子走到喇叭后面调整,大伙都被Pantheon挡住,不知道Edwin做了什麽事,没两下Edwin站起来,请大家再来听音乐。说也奇怪,怎麽Edwin拿支螺丝起子到Pantheon后面,Pantheon就似脱胎换骨一般,完全变了个模样!本来低频段量感稍嫌不足,又觉得尾韵收得太快,没有雄壮威武的震撼力,Edwin一调整,Pantheon就像睡狮乍醒,展现气宇轩昂的样貌。
究竟Pantheon背后藏著什麽「特异功能」?还需由Edwin揭晓谜题,他说Pantheon的分音器裡面有一组补偿线路,在低音音箱背板上有一个保险丝座,控制补偿线路是否动作。补偿线路作何用途?喇叭规格上都会标示阻抗,但实际工作时阻抗是会变化的,阻抗变化越小,对扩大机驱动越友善,而阻抗变化越大,扩大机的负担就越大,也就越难驱动。Pantheon标示的平均阻抗是4欧姆,Edwin说,补偿线路动作时(装上保险丝),平均阻抗的变动很小,这时候就算用小功率的扩大机,一样能把Pantheon推得不错。但他发现有些大电流、大功率设计的后级,已经是「驱动无碍」,如果让补偿线路继续工作,反而会有些许失真产生,而Pantheon的失真率非常的小,所以只要有一点失真出现,就能听得出来,所以他在喇叭背后的「动作」,就是把保险丝卸下来,等于关闭补偿线路。根据Siltech的测试,不使用补偿线路时,Pantheon平均阻抗虽为4欧姆,但最低阻抗会掉到2.8欧姆,此时阻抗变化虽然增加,但这样的变化对大功率后级影响不大。
中、低音单体需要时间熟化
Edwin小小的动作,让在场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气,原来Pantheon还藏著这样的秘密,还好Edwin出现,不然大家恐怕想破头也找不出问题。既然Pantheon被正主点醒了,自然要把各种音乐搬出来,好好品味一下Pantheon,不过Edwin提醒我,中音和低音的Audiotechnology订做单体好处多多,只有一个缺点,需要时间Break-in,以他的经验是两个月。天啊!Pantheon恐怕抵台不到一个月就会卖掉,我们怎麽有两个月的时间等待喇叭熟化?Edwin解释,Pantheon所使用的静电振膜不需要熟化,全新就已进入最佳状态,但中音和低音因为材料阻尼较硬,一定需要时间。在全新拆封的状态下,静电高音和中音与低音的音量,大概差距1dB,随著喇叭熟化,中低音的量感会随之增强,补足全新时差距的1dB。所以全新的Pantheon听起来高频会显得格外亮丽,并非喇叭就是如此,而是中音与低音需要时间熟化。
Edwin提醒,中音与低音需要时间熟化,以他的经验是两个月。
在日月举办发表会之后,我向日月借了一个下午来试听Pantheon。接著Pantheon转往人间映象展示几天,我也到人间映象去尝鲜,看看不同空间对Pantheon有什麽变化,等Pantheon从人间映象送回日月之后,喇叭大概已经Run了两个星期,声音有著显著的不同,日月朱经理又请我再去听听看。就这样,Pantheon从登台开始到产品发表会,然后在台北两大音响名店往返,我几乎场场参与。坦白说,要不是Pantheon真好听,我也不肯跑这麽多趟。Edwin也真不简单,才踏入喇叭的设计,就能做出这麽棒的产品,不禁要为他拍手叫好。
华丽而真实的高频与泛音
Pantheon的好处,在于相对合理的尺寸裡,创造出能量超群的崭新喇叭,也在于轻鬆不带一点压力的高频延伸,表现华丽而真实的高频与泛音。我相信听过Pantheon演奏弦乐的朋友,肯定会一听倾心,阿卡多演奏的「魔鬼的颤音」是一张录音非常棒的唱片,在Pantheon上面我们很轻鬆地就能听见小提琴演奏的各种细节,运弓细微的动作,演奏者彷彿真实地站在面前,在「钟」一曲当中的三角铁清脆敲击,不仅泛音延伸得漂亮,尾韵绕梁,敲击时的定位感更有密度,彷彿在半空中出现一个敲击点,三角铁就悬浮在那裡一般的真实。这般如真似幻的高频延伸与定位感,在少数使用钻石高音或铍高音的顶级喇叭上面,有著类似的表现,但要讲到毫无压力的延伸,Pantheon的静电高音可能更胜一筹。
老录音也有不一样的新鲜感
Pantheon的功力还不仅如此,无论录音品质如何,Pantheon都不至于难以入耳。聆听者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录音品质的好坏,但是却不会聒噪难听。像是Ann Murray早期在Capital唱片的录音,年代已久,音乐一播放出来,即便经过CD数位化处理,类比母带的质感很清楚,带著些许嘶嘶的背景噪讯,可以发现录音本身的细节和解析度,比不上晚近录音技术较新的CD,可是Ann Murray歌声中温暖的质感,从中频到中高频绵密的延伸,加上极高的声音密度,都增添了音乐的新鲜度。即便是二十年前的老录音,在Pantheon的演出当中,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新鲜感。又像是Janis Ian的「At Seventeen」,这已经是1975年的录音了,吉他清脆的声响细节,Janis Ian嗓音略带沙哑的甜美,都让人为之倾倒,而间奏时铜管一出,可说是厚实饱满与高亢嘹亮的总和表现,在Pantheon上面,音乐有耀眼亮丽的光泽,也蕴含著厚实紧緻的声音密度,综合起来,就是极为逼真、极为迷人的音乐演出。
令人忘记喇叭的存在
我常觉得,最好的喇叭能让人忘了喇叭存在,Pantheon就拥有这样的实力。在日月聆听时,在人间映象聆听时,各自搭配了Halcro与Viola前后级,没有经过太多的调整,便直接开始聆听。如果有时间慢慢琢磨、慢慢调整摆位,我想Pantheon还有机会更好,但即便是简单地摆设调整,Pantheon便已经足以把音乐的活生感与真实感,近乎完整地呈现。我还想举Mark O’Connor’s Hot Swing Trio的「In Full Swing」裡面,珍梦海跨刀与乐团演出的「Honeysuckle Rose」,Pantheon沉稳而线条感浮凸明显的演出,让低音贝斯清楚引导出音乐的跃动感,小提琴与小喇叭活力十足的旋律,加上钢弦吉他清脆地刷著节奏,心情彷彿飞到了现场演出的小酒吧,音乐蕴藏的热力十足,珍梦海的歌声彷彿是稚气与成熟的混合体,亲暱地在耳边飘散。你听到的不仅是音乐色彩圆融和谐的交织,还有音乐当中的情绪,在「Honeysuckle Rose」爵士乐自由的节奏,就是要你轻鬆听,好好享受,而透过Pantheon聆听,这般放轻鬆的感受真是第一流的心灵SPA。
如同置身录音现场
Pantheon的尺寸并不算特别大,或者说,在金字塔顶端价位带的喇叭产品之中,Pantheon个头并不大,不会在视觉上带来压迫感。而Pantheon把音乐唱得活生又真实,来自精准的音场定位。像是「The Way You Look Tonight」这张爵士乐三重奏,採用现场直接收音,钢琴、低音贝斯与爵士鼓的定位,都在录音室的精心安排下,表现出自然而宽阔的临场感,在Pantheon上面听来格外清楚,音场相对位置不仅前、后、左、右清晰,连乐器高低都完整铺陈。像是钢琴,大约就像是演奏者坐在面前弹奏,爵士鼓位置稍微退后,但敲打Hi-Hat、Cymba时,彼此位置的高低也活生地呈现,鼓手巧妙地变换著股棒与股刷,散发出爵士乐轻鬆快意的情绪。是的,你在Pantheon上面可以忘记喇叭的存在,尽情地想像录音现场的细部,眼前浮现的是虚拟的音场。
即便是走流行路线的录音,Pantheon也能把音乐的真实感带到聆听空间。譬如陈明章的「一堆吉他」,裡面收录了耳熟能详的麒麟啤酒广告曲,我想大多数人看广告,从来都不觉得录音有多好,但在Pantheon上面听来,别有一番清新感。当中陈明章吉他拨弦的质地,彷彿可以想见吉他弦的新旧,而「一堆吉他」裡面,陈明章换了不少吉他,也是聆听时的乐趣,不同吉他的音质变化,拨弦时细部的指法变换,都是那麽的明显。导演吴念真献声演唱,配上一群酒友高喊「呼乾啦」,在Pantheon上面听来,简直想举杯欢饮了!
极低频渐入佳境
举了这麽多聆听Pantheon的例子,我怎麽没讲「音乐气势」,也没挑真正庞大的音乐呢?抱歉,关于Pantheon,实在有太多东西想讲了,最后我们再来谈音乐的雄伟气魄。从刚开箱到Break-in两个星期,严格说来Pantheon还没真正Run开,连续14天的Break-in,改变最多的是低频,尤其是极低频。刚开箱的Pantheon,低频速度快又准,但尾韵似乎少了一点味道,像是Christ Jones的「Roadhouse Automobiles」,第五轨的「No Sanctuary Here」音乐一开始就有强劲的电贝斯演出,是许多发烧友爱用的测试音乐。从Edwin将Pantheon调到「正常」之后聆听,到两週Break-in之后再度聆听,低频的饱满程度更显圆融雄壮,而极低频延伸的能量,隐隐随之而来,进入状况的Pantheon,在低音的速度感与量感,都可等量齐观,不会拖泥带水,也能把极低频的韵味完整呈现。我相信Pantheon的低音再经过一两个月的聆听一定会更好,但恐怕早已售出,没有机会再度实地感受了。
排山倒海的全频段气势
表现近乎完美的Pantheon,在交响乐的演出上,更能展现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实体感。我想用TAS顾问Robert Harry精选的「The Absolute Sound SACD Sampler」作为总结,在这张唱片当中,HP精选了14首曲目,或完整,或片段,HP刻意从Telarc的录音中挑选出动态变化特别大的音乐,一片播完,音响实力如何尽在不言中。让Pantheon接受挑战,可说是轻骑过关。像是白辽士的「幻想交响曲」第四乐章,我一开始还客气,不敢把音量开得太大,轻鬆听过不够过瘾,第二次播放放胆将音量开得非常大,「幻想交响曲」的气势就出来了,这第四乐章称为「赴刑场的进行曲」,白辽士用定音鼓营造出雄壮威武的气势,管弦乐则是气宇轩昂,在大音量下聆听,就像是坐在国家音乐厅的前五排一样,音乐如排山倒海般而来,但依旧维持全频段的均衡,不仅用耳朵聆听著交响乐,还用全身来感受「幻想交响曲」的肃杀气息。又像是卡尔奥福的「布兰诗歌」,HP仅精选其中约5分钟的音乐,编制庞大的合唱团此起彼落,在Pantheon上面拉出开阔的音场,管弦乐团宛如唱和一般地衬托著合唱,不时有三角铁与打击乐器点出不安的节奏气氛,乐曲气氛的转折更显戏剧性。我们未必每天可以去音乐厅现场聆听音乐,但拥有Pantheon,每天晚上都可以在家裡开音乐会!
期待Siltech新喇叭问世
限量39对的Pantheon,台湾肯定能分配到的数量是个位数,金字塔顶端的价格也非人人消费得起。但我还是决定尽量完整地把聆听Pantheon的过程写出来,因为错过了Pantheon,我们期待的是从Pantheon延伸出来的Siltech全系列新喇叭。从Hi End线材到Hi End喇叭,Siltech这步跨得很大,但却跨得精彩,再度向音响迷与爱乐者宣告:喇叭的发展与技术尚未到尽头,Siltech以Pantheon纪念喇叭作为献礼,宣告静电与锥盆混合式设计,将颠覆传统Hi End喇叭的刻板印象,带领爱乐者进入崭新的音响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