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天母海山音响试听 Sonus Faber Stradivari-Viola与Mark Levinson君子之争

2016/7/7 14:45:38

|
3559

要同时看到Mark Levinson No.33与Viola Bravo两部后级摆在一起,可真是不简单,器材稀有昂贵是理由之一,另一个理由则是两者渊源深厚,理当择一即可,不过天母海山音响却两者得兼,难得有机会同时比试Mark Levinson与Viola,品味音响大师的当代经典。


天母海山备有舒适的聆听空间,铭机齐备,宛如Hi End音响军火库一般,集结各家重装备大成。第一次走访海山时,一楼试听室摆放著Stradivari三部曲,而藏身在Stradivari背后的后级,竟是Mark Levinson No.33与Viola Bravo,不禁见猎惊喜,马上和林老板约了时间前来聆听。

为何看到Mark Levinson与Viola摆在一起会这么兴奋?是因为昂贵所以特别想听吗?昂贵稀有当然是理由之一,就连写音响评论的人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但更重要的是,Mark Levinson和Viola之间有著密切的连结,在设计上甚至可说系出同源。若说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巧妙各有不同,那Mark Levinson与Viola的差异在哪里,则是我想来海山音响寻找的答案。


Mark Levinson No.33与Viola Bravo就藏身在聆听室的最深处。

引领风潮 历久不坠


关于Mark Levinson,大约从1970年代发迹,「马克先生」几乎可以说是70~80年代美国Hi End音响界锋头最健的大将,MLAS计画以超越时代设计观念,写下了Hi End音响的基本原则。譬如每一个电子元件都经过精密测试配对、线路追求极简最短路径、捨弃等化线路等等,这些原则几乎已经是目前Hi End音响器材共同的金科玉律。Mark Levinson功成名就之后,吸引了国际集团公司青睐,由Harman Kardon斥资购併,融入更多工业设计的精髓于Mark Levinson之中,而No.33便是其中最经典的后级。No.33可说是第一部「直立式」设计的大功率后级,尺寸体积庞大与疯狂的重量,不仅一时引领风潮,且历久不坠。


Mark Levinson No.33是第一部「直立式」设计的大功率后级,尺寸体积庞大与疯狂的重量,不仅一时引领风潮,且历久不坠。

Mark Levinson背后的两大功臣

Mark Levinson的成功有很多原因,当年音响市场极为蓬勃,Mark提出的理念又超越时代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念与产品,使得品牌一飞冲天。但最重要的根本,还是Mark Levinson与众不同的声音表现,那是极为细緻又极为真实的音乐重播,我自己也是Mark Levinson的爱用者,体会自然更深。不过Mark Levinson一人不足以成事,在他的背后有两位重要的功臣,那就是Tom Colangelo与Paul Jayson,而这两位后来则成为Viola的创办者。


工程师Tom Colangelo。
当年Mark Levinson创办时,Tom Colangelo便是主要的设计工程师,两者的分工很清楚,Mark负责观念发想与市场行销,而Tom则是埋首实验室,担任Mark Levinson的技术长,而MLAS计画启动后,Paul Jayson随后加入研发小组。Tom最早在Bozak公司担任线路设计(这牌子现在只能在二手市场找了),而在ML时期扬名立万的作品则从ML-1前级开始,随后一连串产品从ML-2、ML-3一路排到ML-12,无一不红。

Cello俨然成为90年代新ML的化身


工程师Paul Jayson。
后来Mark Levinson离开Madrigal(Harman Kardon的子公司),成立Cello时,Tom和Paul也一起跟著他到了新公司。Tom的设计才华更为外显,譬如Audio Palette「音乐调色盘」,赋予前级多变的等化功能,让音响迷调整出自己喜欢的声音,但却没有任何传统等化线路劣化音质的缺点,至今仍是老音响迷争相收藏的经典。又如Encore 1 Meg,号称是全世界输入阻抗最大,而输出阻抗最小的前级,让音乐讯号通过时几乎没有任何阻碍,也没有任何损失。在Mark、Tom与Paul携手努力下,Cello俨然是90年代新Mark Levinson的化身。

2001年Tom与Paul携手创立了Viola,而Mark Levinson则单飞创立Red Rose,正式结束合作伙伴关系。至于Mark Levinson品牌,在Harman Kardon子公司Madrigal接手之后,持续研究开发,90年代依旧引领Hi End音响潮流,No.33首度采用直立机箱,不仅造成音响迷的讨论,还引来不少模仿者,直到2008年新的No.53后级推出,No.33才成为「经典产品」(classic)。


Viola Bravo后级。

搭配Sonus Faber Stradivari旗舰喇叭

在海山音响试听Viola与Mark Levinson的君子之争,搭配的器材水准极高。喇叭使用Sonus Faber Stradivari,也是Sonus Faber的旗舰喇叭,讯源则使用Burmester 069 CD唱盘,身价超过2百万,堪称当今最昂贵CD唱盘之一。为了让两部后级的比试条件统一,统一搭配Viola Spirito II前级,而没有换上Mark Levinson自家前级。线材呢?全部使用美国MIT,而且喇叭线还是最高等级的MA。


Burmester 069 CD唱盘,身价超过2百万,堪称当今最昂贵CD唱盘之一。

海山一楼的聆听室虽然不小,但一起摆放这么多大部头器材显得略为拥挤,且正面的音响架似乎对低频略有影响。但林老板说,如此摆放在客户试听时可以直接看著器材,颇能刺激消费欲望。这倒也是,来音响店试听是听器材的质,最后能把器材发挥到怎样的程度,那就因人而异。几曲试听下来,这音响架对低频的凝聚力稍稍有影响,我想这部份就要自己加权一下了。



高度音乐美感的Viola Bravo


我先从Viola Bravo开始听起,然后同样的CD换上Mark Levinson No.33再听一次。以Viola Spirito II搭配自家Bravo后级,系出同源理当有加乘表现,实际聆听时具备很高的真实度与音乐美感,在非常清晰通透的音场表现中,同时具备适当的厚度和暖意。例如马友友「欢乐颂」的第一轨,大提琴的旋律轻柔地飘散出来,带出舒服的流动感,藉著重複录音,马友友在「欢乐颂」以音乐和自己对话。一曲奏罢,沉醉在音乐中的我忘了停下CD,接著第二轨的Diana Krall跃动轻快的「You Couldn’t be Cutter」同样迷人,Double Bass的线条清晰有弹性,却又没有紧绷感,钢琴、低音大提琴与大提琴三者相对位置清晰,又相当和谐。

接著换上林东赫演奏的「巴哈郭德堡变奏曲」,这位EMI培植的年轻钢琴新秀,很懂得应用「动态对比」的手法,把音乐的轻与重交代分明。在Viola系统聆听,录音空间感清楚而开阔,背景安静而漆黑,呈现栩栩如生的钢琴形体刻画,指尖或轻盈、或威猛、或雀跃,动静之间有著充分的馀裕度。钢琴的重量感与密度都很好,同时透出温暖的音乐质感,有如和煦冬阳般温暖而不刺激。

温暖又透明的音乐气氛


又像是凯瑟琳詹金斯「From The Heart」,第六轨的「公主彻夜未眠」原本是男声曲目,但凯瑟琳詹金斯以女声演唱,听来感受格外不同。Viola同样展现出漂亮的开阔与轻松感,即使音量催大也不显刺激,合唱团Chorus轻盈而向上延伸,共鸣极好。曲末定音鼓掀起高潮,鼓点清晰而不做作,合唱团与乐团奋力齐奏,音场的高度彷彿也跟著向上延伸,确实是精彩的演出。

大功率的Bravo后级,控制Stradivari可说举重若轻,完全没有压力。譬如TAS精选的SACD专辑,收录了「罗蜜欧与茱丽叶」,这是很难的曲子,不仅规模庞大,也是充满紧张气氛的曲目,但Bravo依然表现出准确、宽阔、自然又很透明的温润质感。这些特质有些是彼此衝突的,譬如温暖的质感很容易减损透明度,但Bravo却把这些衝突的元素治于一炉,呈现和谐温暖又透明的音乐气氛。


强悍刚猛的No.33


该换Mark Levinson No.33上阵了。请林老板帮忙换线,同样的CD再来一次,只是我把播放顺序颠倒过来,先温习TAS精选的「罗蜜欧与茱丽叶」,在这首华丽又威猛的标题音乐中,No.33的音乐规模依然庞大辉煌,和Barvo不相上下,但解析力似乎更好,弦乐群的分离度更为清晰,带出更强更猛的音乐张力,充满男子阳刚气息,每个音符都带著权威感,是听来非常爽朗高亢的音乐表情。两者比较起来,Bravo有如谦谦君子,多了一分温和的感受,而No.33则显得强悍刚猛,劲道十足。我本以为Viola与Mark Levinson都与设计者Tom Colangelo有关,理当声底接近,但兄弟品牌分道扬镳之后,却实在声音表现上有著不同的风格。

不拖泥带水的性能派

曲子轮回「公主彻夜未眠」,No.33驱动著Stradivari那「举重若轻」的馀欲度和Bravo不相上下,但No.33的音场显得更深邃,背景更为漆黑,音符的重量感更好,解析和对比略胜Bravo。但是回想Viola的表现,强处在于温暖湿润的女高音,增添了一分肉感,好像与演唱者的距离更近了一些。或者我们可以这么比较,No.33更显理性,用清晰分明的条理陈述音乐,而Bravo则多了感性的气息,情感更显浓郁激昂。No.33在展现速度感上似乎胜过Bravo,是丝毫不拖泥带水的性能派,还加上纯淨如水般的中性通透。反观Bravo,则是多了一点温暖、多了一点湿润、多了一点情感。


最后再回到马友友「欢乐颂」,No.33与Bravo都能表现出音乐的活生感,但No.33重线条感,比较有跃动感,音乐更显张力,而Bravo比较厚实,旋律感强,能带出音乐舒服的流动感。接著Diana Krall与马友友Jam的曲子,低频下段的表现在No.33听来直接而快速, Bravo多了一分宽松,以低频量感而论,No.33比较收敛,强调敏捷快速的反应,而Bravo则量感较多,显得声底更为厚实。

顶级后级「君子之争」

标题已经写明,Bravo与No.33是「君子之争」,不是争高下,而是相互切磋。在海山优美的环境中,搭配著Stradivari试听,这两部后级不愧是当代第一流的Hi End器材,音乐场面清晰有条理,层次分明又和谐,性能之佳无庸置疑,但个性上却略有不同。一样是中性通透,但呈现出来的音乐场面则有些类似摄影光圈的变化,No.33像是缩小光圈,每个细节都锐利清楚,景深也较深远,而Barvo则是稍大的光圈,细节同样很多,但身处的散景却更能凸显主体。您喜欢理性还是感性?拍照偏好大光圈或小光圈?这些答案都操之在聪明的发烧友身上,但我可以确定的是,No.33与Bravo都是「夫复何求」的顶级后级,您要选择的只是个人的品味而已。

Sonus Faber Stradivari-Viola与Mark Levinson,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