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评析
传统扩大机挫著等!?-NuForce Reference 9 V2后级
2016/7/11 15:50:55
|2966
过去D类放大总是跟「节能」划上等号,提到D类放大扩大机,就会想到体积小、不热、效率高、省电、低碳…等字句,但似乎很少会跟「好声」联想在一起,真是如此吗?D类放大比不上传统的A类或AB类放大吗?我想,NuForce Reference 9 V2(以下简称R9 V2)单声道后级是一部会让你改观的扩大机!
效率最高的放大方式
NuForce的D类放大有其创新的作法,因此,在瞭解NuForce的核心技术前,先简单谈一下D类放大的工作原理。
D类放大的基础叫做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衝宽度调变,是将类比音频讯号不断变化的频率与震幅,调变成幅度相同但宽度不一的方波,放大时只要针对此方波做放大就可以了,最后再使用一个低通滤波器将信号中的低频滤除,即可得到放大后的信号。如何调变呢?过程中会加入一个等幅的三角波对音频讯号进行採样,此三角波的频率必须远高于音频的最高频率(20kHz),才能降低失真。
至于驱动级部分,D类仍使用电晶体做放大元件,只不过电晶体是在完全开关的状态(完全导通或完全关闭)下工作,因此效率非常高,而且不需併联多颗功率晶体即可获得大功率。理论上,D类放大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达100%,意即绝大多数的能源都用在讯号放大,而非多馀的热量,因此D类扩大机的机壳几乎不需散热片,光靠机壳散热便能保持凉爽。此外,D类放大可以在很小的功率输出时即达到很高的效率,而不像AB类必须在高输出时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率。

两声道叠在一起约末喜饼铁盒大小,用单手便可以轻松提起,却蕴藏300瓦/4Ω ×2的充沛功率,D类放大的效率令人惊异。
电源部分,D类放大的工作频率极高(通常都在数百kHz),通常都会搭配交换式电源(switching power)。跟传统电源变压器相较,交换式电源的工作频率高出千倍。由于变压器和电容器在较高的频率上有更高的效率,因此在同样的电源规格条件下,交换式电源可以做的非常小,进而大幅缩减扩大机的体积。另外,当突然需要功率时,交换式电源也能够更快做出回应,因此动态与暂态表现更为优异。
突破传统D类的限制
有优点,必有其缺点。D类少不了用锯齿波去调变音频讯号,因此在输出时,必须加个低通滤波器才能还原讯号,重播出正常的乐音,此低通滤波器便是影响声音的重要因素。它除了会造成相位改变外,也会限制频宽。此外,三角波的频率该设定在哪里(200kHz至500kHz不等),又会衍生出不同的问题,也因此目前市场上能以D类放大技术闯出名号的音响品牌,几乎都有其独特技术,能在高效率下兼具好音质与高频宽。
对于上述问题,NuForce于是提出SOA(Self Oscillation Amplifier)自给震荡放大,以及closed-loop封闭环设计来解决。简单地说,传统D类放大的参考波是由讯号产生器震荡出一个固定频率的三角波,去调变音频讯号,但NuForce的作法是以音乐强度为依据,让扩大机自行产生一个会变动的三角波,音乐弱的时候,取样频率越高,音乐强则反之。据NuForce技术长袁大伦先生表示,固定频率的三角波,取在任何一个频率可能都不会是恰当的,自给震荡应该才是更适合的方式。另外,NuForce并不用在输出端加装低通滤波器,巧妙避免了相位变动的问题。

机箱内部清楚地分成两部分,上半部红色电路板是自给震荡D类放大线路,以SMD表面黏著技术为主要制程,四枚功率晶体贴在最上方的立板。下半部为电源供应,由于交换式电源的工作效率极高,变压器体积与滤波电容容量都可以大幅缩减。
阻尼系数特好
Reference 9 V2的「V2」,表示它是升级后的版本,目前NuForce所有的扩大机都已是V2版,而V2版的操刀者正是后来才加入NuForce的袁大伦(详见专访NuForce技术长袁大伦)。经由袁大伦的努力,原本已得奖无数(请见 NuForce官网)的R9 V2继续在全球专业音响媒体攻城掠地。相较于上一版,它的杂音(noise floor)降低了20dB,效率提升至85%,讯号路径缩短20%,让NuForce更具竞争力。
除此之外,据NuForce官网表示,他们的D类放大还有几个优点。第一,高频宽且低失真。有许多晶体扩大机都标榜高频宽与低失真,NuForce也不例外,不过NuForce对高频宽与低失真的定义似乎更为严格。在NuForce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它公布的频率响应与总谐波失真数据,包括在1瓦、10瓦及100瓦输出时各频率的失真,以及在4Ω与8Ω负载时所量测到的失真,表示R9 V2在任何使用状况下,都能保持极低的失真。

R9 V2提供单端与平衡式输入,并透过开关做切换,不过开机状态下切勿直接切换开关位置,因为喇叭会怒吼。RCA座与喇叭线座都是WBT高级制品,电源可直接接受100V-240V电压,相当方便。
第二,接近零相位飘移。相位飘移会造成讯号的不正确,对于空间感、声音定位的影响尤其直接。NuForce宣称其放大后的讯号接近零相位飘移,而且是在所有的频率下,都是零相位飘移。第三,高阻尼系数。阻尼系数高的扩大机绝对价格不斐,NuForce也宣称其扩大机具备高阻尼系数,不过,你会发现NuForce原厂并未公佈他们任何一台扩大机的阻尼系数,原因是目前业界使用的阻尼系数计算方式不太适用于NuForce的放大原理。如果照一般的算法,由于R9 V2的输出阻抗趋近零(只剩喇叭接线与端子的阻抗),其阻尼系数将趋近于无限大。但话说回来,R9 V2的阻尼系数到底高不高呢?据NuForce表示,「很高」,而且是在任何一个频率时都很高。表示R9 V2对低音单体拥有非常好的控制力。
小音量时就很均衡
不过,R9 V2具备高阻尼系数的原因,并不像传统扩大机一样来自恐龙级的推力,事实上,NuForce「仅」将R9 V2的输出功率设定在每声道190W/8Ω,并装进一个约末A4尺寸的密闭小盒子中。你可以很轻易地把这两个小盒子塞在音响架的任何一个閒置缝隙,瘦小的身影与不起眼的面板会让人几乎忘了它们的存在。但是,每当你准备要忽略他们的时候,R9 V2又会用优异的声音向你邀功。
的确,当Reference 9还只是V1版时,就已是我的参考器材,后来升级为V2版,所带给来的聆听乐趣只增无减。为何R9 V2一直如此吸引我?第一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均衡与开阔,尤其是配上PMC喇叭后,这双方都具备的优点更加被凸显出来。

两声道叠在一起的高度也不超过一张CD唱片的直径,任何小空间或音响架都塞得下。

试听过程中我以R9 V2驱动PMC OB1i落地喇叭,搭配Melody 1688II真空管前级,播放赛门拉图指挥柏林爱乐所演奏的「香水」电影原声带。唱片中有些因情境需要而刻意营造的音效与女声吟唱,高频与低频都有。透过R9 V2,小音量时就可以感受到隐隐作动的沉潜低频,铺陈出片中的阴郁与诡谲气氛。例如第四轨一开始的心跳声,低沉充满权威感却依然清晰,可见R9 V2的低频解析力相当优异。这样的表现在极高价器材上不难获得,却是D类放大的优点之一,输出效率高而且线性,不需要输出大功率就能得到均衡的频率响应,就不用老是开大音量折磨自己的耳朵与邻居。
我抓得住你 单体

R9 V2第二个吸引我的原因是优越的单体控制力,这一点我用Hugh Masekela的「Hope」做说明。这是一张充满非洲音乐元素的热情专辑,音乐中有丰富的打击乐与小号吹奏,还有粗犷豪迈的男声演唱。大声聆听第三轨「曼德拉」,大鼓噗噗声一颗颗直撞过来,踩踏的力道既猛又沉,速度又快,可以感觉到鼓皮紧绷的状态与鼓手的威猛脚力,丝毫不拖泥带水,听起来十分过瘾。
片中的手鼓与电贝斯在不同频域也展现快、狠、准的精确风格,乐手、主唱与和声之间也有清楚的层次感,因此音乐虽然丰富热闹,仍不失条理与秩序。这是一张相当发烧的录音,不过录得十分均衡,并不刻意增加中低频的量感,透过R9 V2与OB1i聆听,R9 V2可以驱使出丰富又沉稳的低频,让整个场面即便喧腾异常,却一点也不躁进。
干干淨淨一览无遗

干淨透明度高,音场开阔深远,则是R9 V2的第三个特质。以卡列拉斯1987年所录的「中南美弥撒」为例,这张发烧片录得非常干淨,听得出是在大空间录的,不过残响并不多,反而有一种纯淨的圣洁。第1轨开头的鼓声从极远的地方传来,轻却又清晰,凝聚且又低沉,位置清楚到可以用手指出来。在R9 V2的播放下,我的眼光似乎可以直看到空间的最后方,音场中除了一丝丝空气流动的感觉,其他都是透明的。这首歌卡列拉斯唱得非常轻,在如此干淨的声底中,我听到他对歌声的掌握竟可以如此宛转如意,既轻且柔却又悠远绵长,的确是他颠峰时期的作品。
「中南美弥撒」的另一个特点是动态录得很大,因此聆听时可以把音量尽量转大,弱音乐段的细微变化会非常清楚,大声时不要吵到别人就好。第2轨就可以领教它的动态。R9 V2可以很迅速流畅地将功率输出,展现「人声」这项乐器的庞大能量感与感染力,并表现出它线性的特点。当雄厚的人声毫不压抑地尽情唱出,又嘎然而收,我的情绪也如同经历圣灵震撼般上冲下洗,只能呆然悄坐,脑袋空白了一会儿才回神。
与粗糙划清界线

接著播放由Sonatori de la Gioiosa Marca古乐团演奏的维瓦第「四季」,发现到R9 V2的第四个特质:凝聚又俐落的线条感,没有令人不悦的粗糙。这也是我想运用弦乐作测试的原因,因为不少朋友担心D类扩大机的声音会像中低价位的大功率AB类后级,驱动力佳、均衡却缺乏细腻的音质。或许过去只能做主动式超低音的D类扩大机确实如此,但R9 V2绝无这方面的困扰,它的声音不仅足够细緻,而且干淨透明中带有一丝温润质地与水分,听起弦乐,质感颇为不俗。
R9 V2并非音像庞大的类型,所展现的弦乐线条显得秾纤合度,毫无多馀坠肉,比较像是林志玲的纤细之美,而非瑶瑶略带婴儿肥的丰腴之姿。「四季」中的弦乐在R9 V2的播放下,韧性、张力与动态表现可圈可点,例如「冬」的第一乐章,开头处紧凑的短奏预告寒风即将袭来,接著刺骨狂风猛烈吹拂,短暂止歇后又再度扬起,如果欠缺鲜明的对比与快速运弓时的明确交代,这冬天冰上的冷冽景象恐怕要打些折扣。
具有美艳的实力

最后Gabriela Montero的「古典与即兴」,明白显示R9 V2绝对有美艳的实力。当然,这个录音的音色原本就录得漂亮,我拿它与许多钢琴独奏录音相比,「古典与即兴」属于艳丽的倾向,而R9 V2更加深了这项特质。我听到极丰富的泛音在R9 V2优异的高频衬托下,以一种非常轻松的姿态飘散在空气中。透明的钢琴音粒中保有晶润的恰当水分,如同晨露闪耀著和煦朝阳,明艳不可方物,直接而通透的声底,彷彿我与钢琴之间不存在著距离。除此之外,钢琴的规模感非常真实,横陈在我刻意拉大距离的两支喇叭中间,这样的感受主要来自均衡的频段表现,让低频的共鸣可以充分流露,把下盘扎稳了,钢琴的规模自然就正确了。「古典与即兴」的CD2是Gabriela Montero即兴改编的古典曲,透过R9 V2可以爽快地感受到她咨意挥洒、爽朗不羁的快意演奏,在自由中带著理性的秩序,真的是太美妙了!
忠实扮演后级应有的角色
得奖无数的NuForce的确实至名归,「自给震荡放大」不仅带来D类放大技术的突破,保留了高效率,声音表现更具备了与放大方式传统高级机种分庭抗礼的实力。就我长期使用R9 V2的经验,它的可塑性极高,随便换上一部前级或是一条讯号线,改变都是立即而明显的,加上不需担忧的雄厚输出功率与控制力,它忠实地扮演一部后级应有的角色,绝对是音响玩家会热切期待的机种。至于纯粹听音乐的用家呢?我想,那就没什么好疑虑的了!
NuForce Reference 9 V2器材规格
型式:D类放大单声道后级扩大机
输出功率(RMS Power):190W/8Ω,300W/4Ω,300W/2Ω
峰值输出功率(Peak Power):325W/8Ω,650W/4Ω,1,300W/2Ω
输入端子:真平衡XLR×1组,单端RCA×1组
频率响应:100Hz-20kHz(+/-0.8db),10Hz(-0.5db),60kHz(-3db)
总谐波失真:0.03% @ 1kHz, 10W
输入阻抗:45kΩ
增益:27dB
讯噪比:100dB @ 100W
电源:84V-264V皆可接受
尺寸:216×46×356mm(宽×高×深)
重量:3.6公斤
NuForce Reference 9 V2,D类放大单声道后级扩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