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遛音响6HIFI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068-4885
音响评析

美国 杰士Klipsch Palladium P-17B号角喇叭

2016/9/5 11:00:59

|
2435

号角喇叭可说是所有喇叭的鼻祖,依靠正确的发声理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而历久不衰,这当中靠著许许多多研究者的努力,而创立Klipsch的Paul W. Klipsch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聆听Klipsch Palladium P-17B(以下简称P-17B)许久,这对精緻漂亮的书架型号角喇叭,实在和我印象中的Klipsch相去甚远,但号角喇叭迷人的魅力却丝毫不减,更增添诸多现代感,在岁月粹炼之下,原本我心目中质朴的Klipsch,已经用崭新的设计感赋予号角喇叭新的生命力了。


「音响名人堂」Paul W. Klipsch

说起Paul W. Klipsch,他可是登上在欧美两地都「音响名人堂」的工程师,对号角喇叭的发展提出革命性的设计,引领1950年代的号角设计潮流。Paul Klipsch还可说是音响业界最长寿的经营者,1904年5月9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卒于2002年5月5日,享年98岁,从1946年创立Klipsch & Associates公司,毕生拥有23项关于号角喇叭设计的专利,2004年CES追加登录名人堂之列,纪念Paul W. Klipsch对喇叭设计的丰功伟业。



看著P-17B号角喇叭,面板窄,箱体深,两侧还拉出漂亮的水滴弧线,收尾背后的龙骨藏著低音反射孔,这些设计都很符合现代喇叭设计潮流,也赋予P-17B新鲜亮丽的时尚感,但是这和传统上我所认识Klipsch很不一样。1946年Paul W. Klipsch创立公司时,第一款号角喇叭叫做Klipschorn,那时候还没有工厂,找木工外包,还靠Baldwin钢琴公司帮忙,才能製造庞大的Klipschorn。当时Klipshorn的革命性突破,就是把号角喇叭设计成靠牆脚摆放,利用背牆和侧牆强化低频,这样号角的尺寸可以缩小,但却依然有很好的低频量感。不过Klipschorn还是太大,一直到1963年推出La Scala之后,音响迷才为之疯狂。有些音响迷买了La Scala但家裡未必有两侧牆角可以让La Scala「倚靠」,还得额外砌出假牆。从那时候起,Klipsch就已经成为美国号角喇叭的代表品牌,在音响迷心目中的地位几乎可以和JBL平起平坐。



时尚洗鍊的设计风格

不过我前面所提的Klipschorn与La Scala,都是很古典质朴的设计,虽然Klipsch公司依然接受消费者「订购」製作经典的La Scala,但坦白说这类尺寸庞大的号角喇叭,已经不太适合在一般居家摆放。眼前的P-17B早已完全脱去老Klipschorn笨重庞大的形象,取而代之的则是时尚洗鍊的设计风格。怎麽会有这样的转变?适应市场潮流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公司经营方针改变,让Klipsch从号角技术的创新者,逐渐变成产品线广泛的大型喇叭公司。我们看到的Palladium系列是Klipsch的Hi End产品,但Klipsch不仅在家用两声道与多声道音响上产品丰富,他们还推出符合时下年轻人喜爱的耳机、iPod相关产品与电脑喇叭,还有完整的Custom Installation产品,而早年Paul W. Klipsch经营的专业与商用领域,Klipsch也一样没有忽略。



像Paul W. Klipsch这样的技术人,对研究有很高的热诚,但对于做生意兴趣没那麽大,现在Klipsch这麽有企图心地开拓产品线,从入门到Hi End,从专业到家用全系列产品齐备,关键人物是现在的经营者Fred S. Klipsch与贤伉俪Judy,他们在1989年买下Klipsch & Associates,改名为Klipsch Inc.,以Klipsch既有的号角技术出发,不断开发出新的应用领域。这当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原来Fred Klipsch和Paul W. Klipsch并不认识,也没有真正的血缘亲戚关系,只是Fred发现有个音响品牌和他的姓一模一样,因为好奇而来认识,后来决定买下公司,成为新的家族企业,巧合仅是来自Klipsch这个姓氏。



BMW的工业设计团队操刀

关于Klipsch的介绍,我想讲到这裡该够了,要把焦点回到P-17B身上。从外观上来看,P-17B完全没有老Klipsch号角的笨重,而是走时尚路线,但技术上依然是号角喇叭的底子。新的Palladium系列是迎接Klipsch公司创立六十週年的Hi End系列,这P-17B自然融入了Klipsch一甲子的号角设计功力,但懂得经营潮流的Fred Klipsch知道,光是技术还不足以让Palladuim在Hi End市场发光发热,他们需要新的设计元素,于是邀请了BMW的工业设计团队合作,赋予Palladium系列全新的面貌。看著P-17B前障板的号角与中低音单体,彷彿是老号角喇叭的缩小精緻版,但整体直线与弧线交织的线条,还真的一点都没有老Klipsch的保守感觉,这BMW的工业设计团队,果然有两把刷子,既保留技术传统,又能展现新意,有一套!



传统上号角喇叭习惯用二音路设计,不过P-17B採用了更複杂的三音路设计,採用新型专利Tractrix曳物线号角,就是喇叭上半部一体成型的银白色号角,直接做出两音路,而底下再加上一只中低音单体,合起来就是不折不扣的三音路喇叭。以尺寸来看,P-17B算是尺码稍大的书架喇叭,但频率响应倒是不简单,低频延伸有40Hz,高频可到达30kHz。那一体成型的两音路Tractrix号角,要负责600Hz到30Hz的中高频段,而低音单体则处理40Hz~600Hz的频率响应,从数据上来看,这个7吋低音单体看似负担不会很重,但号角难就难在频段衔接,Tractrix号角效率高,速度快,中低音单体一定要跟上速度,否则低频会拖,声音也会变得驽钝,这部分Klipsch开发了新的複合振膜单体,表面是铝合金振膜,内层还有Rohacell与Kevlar两种材料複合,加起来就是轻质量、高刚性与高内阻。振膜质量轻,单体运动速度就够快,效率也才能跟上号角,而内阻好,代表振膜本身的音染低,符合Hi End追求真实重现的理念。


P-17B不愧是Hi End系列的Klipsch产品,我还记得早年的La Scala喇叭,箱体甚至没有烤漆,直接可以看到三夹板的材料,虽然有著传奇的号角之声,那粗糙的质感还真可说是「不假修饰」,反观P-17B,不仅线条优美,低部面积也不大,很容易找到栖身之所,外表的木纹纹路细緻,还两两配对,怎麽看都赏心悦目。由于是Hi End系列家用喇叭,P-17B的细部做工很讲究,背后大尺寸的喇叭端子,也是Klipsch设计製造,还配上大尺寸的铜片做跳线。大尺寸的喇叭端子设计不错,Y插不难锁,倒是那个铜片有些麻烦,而且对声音没有太大帮助。我刚接上系统聆听,觉得声音有些放不开,想自己是不是喇叭端子没锁好,检查以后觉得那铜片似乎让喇叭端子锁不太紧,动手拆了铜片,换上Nordost跳线,一边是Y插,一边是香蕉插,这样两个喇叭端子都锁Y插,用力旋紧,再重新开机试听,果然那铜片不太妙,换掉之后声音就开了。写这些不是批评Klipsch没注意细节,而是大尺寸铜片是常见的设计,音响玩家自己换跳线则是发烧的动作,如果可以的话,买一小段高档的银线当跳线,P-17B的声音会更好。



Klipsch设计喇叭的四大信念

Paul W. Klipsch毕生设计喇叭有四大信念,Klipsch喇叭要具备高效率、优秀的动态范围、受控制的指向性与平直的频率响应,虽然P-17B脱掉了老Klipsch笨重的外衣,但这四项关于声音的设计原则依然不变。P-17B有94dB的效率,对扩大机要求并不算刁钻,我试听时搭配过VTL ST-85后级,80瓦功率推得很轻鬆,用Linear Acoustic LAV-60来推也很不错,声底通透又快速,拿更高档的Rega Osiris来推,P-17B作为顶级系列喇叭的高贵感更为明显,小提琴油光水滑,大提琴浓郁芬芳,两者之间交融和谐中,还有清晰的线条细节。搭配使用的这几部扩大机功率都不算大,都不足100瓦,我想有个真正「优质」的50瓦功率,就能让P-17B快乐地演奏了,这也代表P-17B高效率的优点。



铜管表现爽朗直接、弦乐部有著华丽感

具备高效率,拥有P-17B的朋友不需要太为喇叭搭配扩大机伤脑筋,而Paul W. Klipsch对喇叭设计要求的优秀动态范围、受控制的指向性与平直的频率响应,一样都传承到P-17B身上。什麽是优秀的动态范围?就是音乐从最小声到最大声的范围,要尽可能的宽阔,这是为了表现音乐的对比,动态范围越大,越能表现对比。譬如马勒第二号交响曲「复活」,最近有一张阿巴多指挥琉森音乐节的BD片,演录俱佳,我把BD接到P-17B当两声道音乐片来听,从第四乐章到第五乐章这部份,最能表现优秀动态范围的特色。第四乐章由女中音担纲,轻盈地演唱「原始之光」,音乐不间断地进入第五乐章,一开始就是世界末日的景象,两者音量对比极大,如果喇叭动态范围不好,在第四乐章很多人会觉得音量不够大,而动手提高音量,但进入第五乐章时,天崩地裂的音乐马上让喇叭崩溃。P-17B很能应付这些突如其来的「庞大音压」,中低频有著优秀的稳定度,即使乐团猛烈齐奏,音乐重心依然稳定,而号角设计的P-17B来听马勒,亮丽的铜管表现爽朗直接,配上弦乐部还有著华丽感,真是过瘾!


史塔克演奏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协奏曲」


Klipsch喇叭的第三项特点讲究受控制的指向性,这点也告诉我们,使用P-17B时喇叭摆位要讲究。原厂说明书有一些关于喇叭摆位的建议,但实际上空间频响还是要靠手动调整,很难一概而论。号角喇叭一般而言指向性比较强,所以适当地调整喇叭Toe-in角度,可以提升音场定位与空间感,反之,如果随便摆摆,很容易左右声道各唱各的。以P-17B而言,Tractrix号角比起我所使用的老JK Audio木头号角,指向性稍低,相对就是扩散性更好,调整摆位也比较容易,实际试听定案时大约让号角对著左右两耳,眼睛看过去正对喇叭面板,声音定位最准确。这也是P-17B引领号角设计风潮的优点,你可以享受号角喇叭略强的指向性,玩出维妙维肖的音场空间定位,但轻鬆摆放这P-17B也不太闹脾气。


杜普蕾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协奏曲」


我自己是号角喇叭的爱用者,喜欢它们快速、通透、精准的性能,但我也不得不承认,传统号角喇叭有许多地方仰赖搭配调整,不是买了就好听,但P-17B则有所突破,稍微调整一下,声音表现就很有水准,而且没有失去号角快速、通透、精准的特色,尤其是音乐再生的质地,很容易分辨差异。例如史塔克演奏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协奏曲」,Mercury的录音本来就是名演,拿来和杜普蕾在Teldec相同曲目的录音比较,两者录音的时代、表情、氛围很不一样,史塔克精准而理性,每一颗音符都乾淨俐落,而杜普蕾则在指挥杰利毕达克的控制下,演出速度较慢的版本,但杜普蕾的弹性速度处理,依然自由而不受拘束。在P-17B上面聆听,你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音乐本身,而不是计较音响效果,代表P-17B在音乐性的表现有著圆融成熟的质地。

现代号角的超优质之作

从外观设计到技术内涵,P-17B都代表Klipsch的新里程碑,与老Klipsch相比较,P-17B完全没有老号角的笨拙感,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时尚的新鲜感。音响迷计较的声音表现上,依然是快速、通透、乾淨的号角之声,但却更好摆位、更好调整。如果您已经耳闻号角喇叭的经典传奇,但印象中觉得号角喇叭难搞难调,P-17B则完全没有这样的困扰,当然,我不否认P-17B还是需要用点心来调整,但难度相对很低,而且在P-17B将号角喇叭技术进化的过程中,一点也没有牺牲号角喇叭既有的特性,而是让号角更好用、更漂亮,这P-17B真可说是现代号角的超优质之作!



Klipsch Palladium P-17B器材规格
频率响应:51Hz - 24kHz + / - 3dB
低频延伸:40Hz
高频延伸:30kH
功率承受:150W(连续) / 600W(峰值)
建议放大器功率:50 - 350瓦
灵敏度:94dB@2.83V /分
阻抗:4欧姆
分频点:600Hz/3.4kHz
最大音压:115dB
高音单体:0.75吋钛金属振膜压缩驱动器搭配90 ° x 60 °曳物线号角
中音单体:4.5吋铝质振膜振膜压缩驱动器搭配90 ° x 60 °曳物线号角
低音单体:7吋铝 / Rohacell /Kevlar複合振膜锥盆单体
尺寸:506×234×343 mm(H×W×D)
重量:13.6kg
美国 杰士Klipsch,Palladium P-17B,号角喇叭